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8月23日 星期一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与烈焰相伴的“接骨医生”

本报记者 钱培坚 本报通讯员 许文峰 朱小刚
《工人日报》(2021年08月23日 05版)

赵春青 绘

2500摄氏度是什么概念?大概是长征五号火箭尾焰的温度,足以融化绝大多数金属材料。而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宁波工务段焊接工区,就有这样一群“少数派”,每天在铁轨旁与2500摄氏度的高温打交道,他们就是治愈“受伤”钢轨、道岔的“接骨医生”。

8月9日23时,当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在萧甬铁路夏家桥火车站内,一场火热的战斗刚拉开序幕。

32岁的朱昆是焊接工区的青年工长,今夜的钢轨焊接施工由他来指挥。在做好所有准备工作、接到天窗点命令后,朱昆和9名钢轨“接骨医生”跑步进入施工现场。

不同于铁路基本轨的更换焊接,道岔岔心的更换对于焊接工艺要求更高,操作难度也更大。

焊轨的第一道程序是对轨。朱昆趴在线路上靠近钢轨接头,一边“测量”观察一边下达对轨指令。经过4分钟、10多个回合的密切配合,12号道岔岔心与连接轨之间纵横向误差控制在0.1毫米级别,这几乎是肉眼观察下能调整到的极限。

“安装预热支架、记录轨温、预热器火焰调节……”朱昆发出的一个个指令简单明了,分工负责的工友响亮地重复后立即执行。预热时轨端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四周的空气似乎被煮沸了,轨面腾起近1米高的热浪。

“点火浇筑!”朱昆果断下达浇注指令。班长李兴旭娴熟地将一根引燃的特种火柴加入坩埚,瞬间亮起的火光把周围几十平方米的范围照得如同白昼,一股滚烫的热浪扑面而来。

焊剂融化后流入型腔,把两根钢轨铸成一体。40多分钟后,焊接作业完成,道岔岔心和钢轨顺利合二为一,朱昆和李兴旭长出一口气。

宁波工务段焊接工区只有16名员工,平均年龄29岁,负责杭深铁路等900多公里线路的焊接任务。工区成立10年多来,平均每年焊接任务都在500多接头以上,始终保持焊接质量零瑕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