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8月28日 星期一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两弹一星”精神:自立自强,赓续伟业

本报记者 陈俊宇
《工人日报》(2021年08月28日 01版)

青海,金银滩上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庄严矗立,“两弹一星”精神和一段红色历史,在这里娓娓道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战略决策。此后,以邓稼先、钱学森等为代表的无数顶尖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部队指战员脚踏荒原,隐姓埋名、扎根戈壁,用青春和热血,创造了“两弹一星”功勋伟业。

时光飞逝,精神留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两弹一星”参研者创造的伟大精神财富,更是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这座不朽精神丰碑始终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攻坚克难,持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神圣使命

罗布泊,大漠深处的试验场上,一朵蘑菇云在戈壁上拔地而起……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彪炳史册,被永远铭记。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的旋律响彻太空。

“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些“两弹一星”的功臣,为了完成神圣使命,默默工作。原子弹理论设计研究没有图纸和模型,邓稼先就带领年轻人自行设计;没有进口的先进计算机,就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来计算;为了计算一条弹道,我国空间技术创始者王希季等人夜以继日奋战,计算用的纸堆得比办公桌还高;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瞬间,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了核资料……

正是这些科学家们不被困难压倒,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奇迹。

精神底蕴

“发展宇航科学,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人造卫星事业倡导者赵九章道出航天人的坚定决心。

年过九旬的“两弹一星”元勋、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在世纪之交,“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曾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我国在核武器研制方面一开始定的方针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在无数科技工作者攀登高峰的征途上得以赓续传承、不断发展,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华龙一号”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C919首飞成功、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海斗一号”探秘万米深海……如今,我国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从东方红一号声震寰宇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从嫦娥一号首次绕月探测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从天宫一号到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实现重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让我国在射电天文领域拥有了傲视全球的大国重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两弹一星”精神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我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攻下一个个堡垒,也培育出了一批批爱国科学家典范。

引航灯塔

青海是“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大历史责任。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

2020年9月2日,在原子城,“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正式揭牌。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海旺告诉记者,学院一手抓科研,深入研究“两弹一星”伟业的历史和永恒价值;一手抓培训,面向全国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伟大精神跨越时空,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近年来,在祖国大地上一场又一场“两弹一星”宣讲活动、主题研讨活动如火如荼,从基层到单位、从高校到企业,无数后辈在宣讲中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和“两弹一星”精神的感染……

2015年9月开馆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后山,在中科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原址上改建。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纪念馆,更是一座丰碑,它承载着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奋斗精神。”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徐欣是国科大硕博连读生,他在一次次讲述中,加深了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老一辈科学家们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我们逐梦路上的引航灯塔。”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