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抗疫精神: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本报记者 关晨迪
《工人日报》(2021年10月12日 01版)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成为人们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又一个英勇壮举,也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生死阻击,艰苦卓绝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短短几天,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确诊人数不断攀升。

关键时刻,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在这期间,从年逾古稀的院士专家,到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坚定前行。

“这是我这辈子最大一次挑战!”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如是说。

“非典期间你们守护我们,现在换我们守护你们”“孩子,妈妈去打怪兽了”“我有经验,我必须上”……无数平凡英雄用担当与奉献,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出生动注解。

从北京到武汉,再到哈尔滨、乌鲁木齐,2020年1月18日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重症医学专家杜斌奔波于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在此期间,杜斌和团队总结出早期气管插管、积极吸痰、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原则并迅速推广。

“有风险的时候,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够对别人提出要求。”在杜斌看来,“作为医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永恒的初心。”

八方支援,共克时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0年1月24日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武汉。4万多名建设者争分夺秒,仅用10天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机场回响着来自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的集结号令;爱心企业家自发组织捐款捐物,山东、河北、四川等地的蔬菜水果连夜送往武汉……灾难面前,14亿中国人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华中公司副总经理刘斌带领中建五局第二批援建队伍200多人,连续在火神山、雷神山、泰康同济3个临时医院作战,累计完成125个病房、共计1550个床位的安装。

“我也不清楚我们作了多大的贡献,但我们真的拼尽了全力。”刘斌坦言。

武汉封城的第3天,快递小哥汪勇毅然走出家门,组建志愿车队接送医护人员通勤,为他们提供餐食,解决生活所需。

“不是我一个人,是太多人站了出来。”面对褒奖,汪勇很平静。

“情况紧急,武汉最需要医护人员,我必须回去!”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市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化验员甘如意刚回到湖北公安县老家,就得知为防疫情扩散,离汉通道关闭,去武汉的公共交通停运。

“就是骑自行车,我也要回武汉!”4天3夜,300公里,通过骑自行车和搭顺风车的方式,甘如意返回武汉。

“我们95后在父母眼中还是个孩子,但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必须扛起肩上的责任!”甘如意说。

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劳动者,危难面前挺身而出、逆流而上,换来山河无恙,人民平安。

疫后重振,浴火重生

2020年10月15日上午,在“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上,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成元看到生机勃勃的武汉场景时,不禁落泪:“武汉真的回来了。”

事实上,不仅武汉回来了,全国因为疫情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随着全面复工复产措施落地,也迎来了重振。

实施减费降税,增加财政补贴,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各地方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将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等领域的1万多家企业列为重点,通过租用专车、专列、包机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帮助农民工返岗,并从个人防护物资、人流、物流等方面为企业复工提供全方位服务;针对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体育、娱乐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在一系列复工复产措施下,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人民生产生活平稳向前。

看着武汉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武汉东西湖区吴家山城管所环卫工人罗善善十分欣慰。疫情期间,罗善善等10名环卫工人组成的突击队,负责武汉客厅方舱医院150余个移动公厕的污物清理及消杀任务,每天抽排清理移动公厕粪便近5吨,确保了移动公厕的日常运行。

“在这座城市最危难的时候,我们拼过命。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把我们心爱的城市打扫得更加干净亮丽。”罗善善说。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