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新产品让大众选择更多元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圆梦】旅游让生活更美好
“最近去哪儿旅游了?”旅游已经成为现在很多人见面聊天的话题。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旅游业已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
发展旅游走上致富路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这是内蒙古阿尔山一个林区的村民自己写的对联,也是旅游助力脱贫致富的生动诠释。
许多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但同时风光秀美、生态宜人,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遴选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99个。
村民不离土、不离乡,靠发展旅游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1家单位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通过“景区带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帮助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摘帽。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当上了导游、司机,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卖起了农家饭、土特产,实现资源变资产、变收入。湖南十八洞村、贵州花茂村、河北德胜村、江西神山村等曾经的贫困村,如今都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有老乡形象地说:“小康就是吃有肉、住有楼,还有钱去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成为旅游从业者,也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他们走出家门、成为旅游者。
新产品新业态新选项
大众有了日益增长的旅游新期待,需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来支撑——构建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培育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让大众的旅游选项更加多元。
旅游产品提质扩容,转型升级,传统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齐头并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A级旅游景区1.3万多家,其中5A级景区306个;国家级度假区4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83个。
全国多地利用革命文物、新时代红色地标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仅2019年红色旅游人次就达到14.1亿。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旅游文创、旅游演艺、房车露营、沉浸式体验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也在四处开花。
为了让大众的旅游保障更加有力,文化和旅游部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环境。围绕国家战略,多部门加强协作,通过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和旅游发展基金等渠道,支持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超过180亿元,中西部、革命老区等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了旅游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文化和旅游部还积极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500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免费开放,倡导各地在节假日、淡季推广开展旅游惠民活动,为儿童、老年人、军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免票等。
“说走就走”成为现实
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现在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筹划一场旅游。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让“说走就走”的旅游成为现实。
“预约旅游”渐成社会新风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对旅游景区提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进旅游景区预约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国提供在线预约服务的A级旅游景区超过6000家;4A级景区线上预约覆盖率超过75%;在5A级景区中,除了开放式景区外,均已实现分时预约。预计到今年底,国有旅游景区将全部实现在线预约预订服务。
不用手机的老年人要出游,是不是同样方便?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智能技术运用困难,更多适老化智能服务正在普及。河北、浙江实现了“健康码后台核验”,老年人到景区旅游,通过刷身份证等方式,后台核验绿码即可。
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各地也在建立健全线上旅游投诉和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处理能力。江苏开发了“啄木鸟”投诉系统,实时受理公众旅游投诉;云南利用网络平台处理投诉,平均办结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