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前沿观察】深化劳动教育须纳入更多社会化载体

窦学伟
《工人日报》(2021年11月22日 07版)

社会性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作为劳动教育的两份纲领性文件,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强调劳动教育应当“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的诸载体中,学校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学校劳动教育已经打开局面,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走向深入,巩固劳动教育成果,需要将更多的社会化载体纳入进来,建构起全方位的社会性劳动教育体系。

从社会学的眼光看,劳动教育可谓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一个方面。具体而言,个体在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接受劳动精神和劳动文化的熏陶,习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一定的劳动价值观,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重要阶段,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成为社会性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使得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极为突出、无法替代;学校是专门负责知识技能传授和价值观念形成的社会机构,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劳动教育载体;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因交往频繁而对彼此的劳动观念具有较大影响,是劳动教育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此外,获得移动互联网加持的大众媒介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社会性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社会性劳动教育体系需要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合力才能建构起来。但在现实中,上述社会化载体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社会性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

首先,家庭在劳动教育中长期缺位。一方面,家长普遍没有建立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在升学压力下,家长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其次,在同辈群体中能作为青少年榜样的草根精英很少。青少年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但总体来看,能在现实中脱颖而出、自强不息的精英分子还是少数,且社会对其关注和宣传不够。最后,在文化领域和大众媒介中,对劳动价值的推崇不够。一方面,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文艺作品太少;另一方面,以流量和注意力为基础的互联网和大众媒介,通过算法控制和精准运营,占据了青少年大部分休闲时间,使其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劳动付出。

社会性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能够让青少年在主观思想上重塑“吃苦耐劳、勤奋踏实、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使其进一步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和《纲要》,鼓励因地制宜组织创新活动,探索新时代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内容。加强经验积累和总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提炼模式,加大优秀案例和成熟模式的推广力度。

二是倡导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强调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家庭劳动教育的能力。社会组织和学校等机构可以通过“家委会”“社区小组”等形式,广泛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能力建设活动,引导和帮助开展有效的家庭劳动教育活动。

三是做实基层组织,挖掘和发挥基层组织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各级政府和群团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其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劳动教育纳入工作日程中。广泛开展“家庭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对优秀案例进行奖励并宣传推广,注重发掘普通但勤奋踏实的草根精英,对其给予充分鼓励和支持。

四是加强对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宣传,进一步清理互联网中的不良思想。文艺作品要着力打造普通劳动者的正面形象,挖掘草根精英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现实素材,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改善社会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印象。继续开展互联网环境的清理工作,抵制其中的低俗、媚俗、崇尚享乐的内容,改善风气,使互联网成为社会性劳动教育的阵地。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