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一

走南闯北、学为人师、蓄力创业……

【追梦·我的奋斗】3位95后职校毕业生的“闯关”路

本报记者 杜鑫 本报实习生 王雨菲
《工人日报》(2021年11月26日 07版)

“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曾这样说道。

这些来自农村的职校毕业生,未来将如何利用所学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3位95后职校毕业生,追寻他们职业的“闯关”路。

走南闯北,工资、技能节节高

2019年毕业于江西某高职院校的李伯奇,如今在广州一家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开发部门主管,月收入从最初的8000元涨到了2万元左右。回顾这两年的成长,李伯奇坦言离不开当初在职校里敲下的每一次键盘。

李伯奇1998年出生于江西宜春万载县,父母常年在老家务农。“当时我的成绩考本科还有差距,而且家里可能也负担不起大学学费,所以就想学一门技术。”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去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就读。

由于缺乏电脑使用经验,李伯奇必须从“0”开始学习按键打字。经过1年多的刻苦钻研,他渐渐跟上了老师的节奏。直到看着自己写出的代码,变成了飞机大战的小游戏,他对自己的未来也越来越有信心。

实习期间,李伯奇听说北京的软件业行情比较好,毅然选择背包北上。“创业公司和国企都干过,那时候很多同事是硕士甚至博士学历,很羡慕他们,压力也大了很多。”李伯奇说,自己只能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提升技能。

考虑到父母已经年近60岁,很多活也渐渐干不动了,为了方便就近照顾,李伯奇毕业后南下广州,再次迎接新的挑战。他说,“以前主要做项目管理,现在接触到的人员管理更加复杂,我的经验比较欠缺,还要慢慢积累。”

学为人师,职教培养续人才

1997年出生的黑龙江佳木斯姑娘叶昕雨要面对的新挑战,则是努力为职教人才培养尽一分自己的力量。

“初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当时就想不如出远门去学技术。”15岁的叶昕雨离开了家乡小镇,只身前往山东读中职,学习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前,她偶然了解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与联想集团有校企合作模式,于是参加了学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并选择计算机系移动互联专业就读。

据叶昕雨介绍,她所在的联想校企合作班共有39名学生。她说,“老师很注重实践和校企内容对接,每天带我们开晨会复盘前一天的学习内容。”

此外,职业素养教育部分也让叶昕雨感觉十分受用,“许多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高职毕业后,叶昕雨争取到了进入联想集团的工作机会,从事员工培训的相关工作。她表示,联想今年还启动了集企业内训、供应链上下游人才合作、校企合作之力于一身的“紫领工程”,目的是培养兼具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我自己受益于职业教育,也想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叶昕雨说。

蓄力创业,几番挫折更争先

同样在为梦想蓄力的,还有来自江西赣州宁都的小伙刘东。1996年出生的他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广东,在老家高考结束后,他放弃了继续求学,一头扎进当时火爆的零食行业。

和朋友一起开的零食店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刘东的第一次创业只维持了几个月。一年后,刘东前往江西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他说,“那时候安卓手机特别火爆,很多新闻都在说移动互联网,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

刘东所在的学校也有校企合作模式,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企业方老师教授的演讲课程。“学计算机的同学表达能力普遍不是很好,老师会让我们站在操场的高台上大声演讲,很锻炼人。”

入校后,他还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分享新的互联网技术、程序故障等内容,总阅读量已经有40多万。

读完职校后的刘东又继续读本科深造,并在毕业后成功进入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月收入达到1.5万元。“工作岗位每年都会有一次职级变动和两次调薪,未来想往架构师的方向发展。”不过,经历过创业失败的他仍然怀揣着梦想,坚持为自己的开店事业蓄力。

(应受访者要求,李伯奇、刘东为化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