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一

一张摇床,摇大30个“兄弟姐妹”

本报记者 邓崎凡
《工人日报》(2021年11月27日 03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九间楼乡,有一个农耕文化园,园中建有民俗馆,馆里有400多件展品,“镇园之宝”是一张小摇床。小摇床59岁了,上面刻划着30道刻痕,一道刻痕代表着一个孩子,近60年里,有30个孩子用过这张摇床。

哈萨克族大叔木拉提是这张摇床最初的“主人”。59年前的夏天,他呱呱坠地。爸爸托依别克精心准备了木质摇床,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纹饰,留有方便孩子尿尿的孔洞,还配有吸引孩子注意的小玩具。抱着孩子不便做家务,在当时,摇床几乎成了每个新生孩子家庭的必需品。

摇床不是谁都会做,于是,谁家孩子需要摇床了都会来托依别克家里借用,托依别克总会慷慨借出。

就这样,你家用一年,我家用一年,这个摇床陪伴了30个孩子的婴儿时代,汉族15人,哈萨克族6人,维吾尔族4人,回族5人。在每个孩子用完摇床后,托依别克都会在摇床上刻一个记号。

赵财富是托依别克的邻居。1980年7月,赵财富的爱人张宜秀生下女儿赵瑛,摇床是当时8岁的木拉提送去的,40年过去了,木拉提还记得张宜秀留他吃饭的情形,亲切地把张宜秀称为“张妈妈”。

木拉提的弟弟海拉提和汉族双胞胎周海洋、周海龙前后脚使用过这张摇床。1979年初,海拉提不到一岁时,詹家村村民王具珍的双胞胎出生。

摇床被借到了王具珍家,成了她家的“宝贝”,双胞胎有了摇床,让王具珍省了不少事。海拉提与周海洋兄弟因为年龄相近,又先后用过同一张摇床,慢慢地成了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1989年夏天,王具珍看到海拉提大热天还穿着橡胶球鞋,鞋子不透气,脚一块块脱皮,就从柜子里拿出一双新布鞋给他穿。海拉提当即就认王具珍当干妈,此后每到冬闲,王具珍都会多做两双布鞋给海拉提,10年间做了20双。

孩子们渐渐长大,同睡过一张床的感情也逐渐深厚,如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谁家打馕了,都会多打几个,送到曾经同睡一张床的“兄弟姐妹”家里;谁家大人有事不能按时回家,就会早早叮嘱孩子住在“兄弟姐妹”家里。睡过一张床,也就成了一家人,一家人有什么事自然要相互帮衬,不然会让外人看笑话……

长大后的孩子们,走上了不同岗位,但儿时各族孩子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的记忆,刻在摇床上,也永远地刻在他们的心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