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生态环境“祛疤”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圆梦】废弃矿山变“废”为“宝”
看茂林修竹,听鸟啭虫鸣,还有远处随风摇曳的曼妙蒲苇……初冬时节,行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村“38号矿山公园”,如果四周不是高耸的崖壁,游客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废弃矿山。
近年来,重庆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步伐,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080公顷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涌现出一批变“废”为“宝”的示范项目,其中处在中心城区的部分项目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市民休闲游乐的宜居地。
疤痕隐去景观现
中梁山由北向南绵延百余公里的山体宛若一条“脊梁”,撑起了纵贯重庆西部的自然屏障。这里石灰岩富集,周边工矿产业一度繁荣,壮大了当地以水泥、砂石为代表的建材行业,也给原本苍翠的山体留下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
废弃矿山既是一道城市的伤疤,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重庆市采用“客土回填”,乔木、灌木及地被种植等方式,恢复了矿坑土壤的耕种属性及保水功能,让矿山生物多样性和绿化程度得到改善。
为化解“项目实施难”问题,重庆九龙坡探索了一套“1+N+3”的治理组织机制,即“政府主导,多主体实施治理,部门、镇街、第三方共同监管”,如此一来,各方职责明确、分工明晰,使得项目开展起来事半功倍。
为解决修复资金筹措的难题,九龙坡创新模式,有机结合区内矿山治理土地复垦客土与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土石方消纳需求,解决资金难题,有效减少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
“我们只花较少的钱就把这座公园建好了,它是用11万多立方米建筑渣土填起来的。”重庆龙九润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该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方,公司工程部经理李世阔说,如果建筑企业自己建弃渣场,建设、道路维护、后期生态修复等综合成本接近200元/立方米。由于中梁村距离城区近,企业运到矿山填埋1立方米渣土只需18元。
“除了体制机制和资金筹措方面的创新,区里还在坚持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探索‘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的治理恢复路径。”九龙坡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负责人黄俊波说,全区共有废弃矿山87处,目前已消纳建筑渣土约405万立方米,获得生态修复资金2880万元,节省建筑企业成本4400多万元,完成矿山治理71处。
给市民生活方式加“绿”
铜锣山矿山公园位于重庆渝北区石船镇,因采矿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强行关停后经日积月累的雨水汇集沉淀,让41个矿坑意外变成了一个个的“湖泊”。
渝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易仕美告诉记者,近年来,渝北区围绕“以矿迹保护、生态修复为本,以奇幻景观为亮点,以沉浸式矿山旅游体验为特色,集科普体验、休闲游乐、生态健康为一体的铜锣山矿山公园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定位,分期实施建设,将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不少游客纷纷前来游览这座被誉为重庆“小九寨”的矿山公园。重庆临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今年6月,公园开通了小火车、观光车、餐车等特色服务,并同步推出矿山文创产品。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周边镇村及群众围绕景区做产业、做配套、做服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0万元。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绿岛,曾一度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大规模开发,导致局部生态环境被破坏。2017年8月,重庆提出把广阳岛打造成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对广阳岛进行全岛生态修复。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态修复项目,广阳岛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为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重庆京渝省情和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莫远明说。
废弃矿山变“废”为“宝”
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全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损毁土地数据真实、结果可靠,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重庆采取“遥感解译、实地调绘、抽样检查、汇总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全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损毁土地约4900公顷。
今年4月,《重庆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方案》出台;日前,市国土房管局又制定了《重庆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结合;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联合制定《重庆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落实企业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责任。
梁平竹山镇猎神村废弃石膏矿治理后,利用位于百里竹海核心区的优势,开发一批“竹家乐”,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石柱县龙潭乡都会村的废弃矿山在完成生态修复后,打造出一批土家特色主题民宿、湖山花海等观光旅游项目;忠县黄金镇绍溪村废弃矿山经过治理,大大缓减了落石、滑坡等地质风险,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模样。
“废弃矿山治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工程,治理之后还需要长期的维护和运营,不能光靠地方政府投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重庆将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力争在2030年前,治理完成全部4900公顷土地,通过精准、系统的治理,让废弃矿山变“废”为“宝”,形成因产业导入而带动废弃矿山周边区域的土地增值——带动新的产业进入——因产业发展而带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让环境全面“祛疤”、“颜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