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甘肃平凉市工人文化宫建起“工”味浓郁的文化博览中心——

【闪亮吧工人文化宫⑬】有热度增温度显气度的文化宫

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郭惠民
《工人日报》(2021年11月28日 04版)

站在甘肃平凉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举目西望,“职工文化博览中心”8个白底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来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不但能欣赏交流书画名家创作的作品,而且自豪感和亲切感也油然而生……”杨永春和刘耀儒都是当地的农民工,现在通过常年参加职工文化博览中心的活动,都成为小有名气的本土书法家,而且还是工会的文化志愿者。

10余年来,杨永春和刘耀儒在这里的成长经历,也见证着工人文化宫的执着坚守与华丽升级。

和许多地方一样,平凉市工人文化宫也曾经历过一段蹉跎岁月。当时,平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克选说,不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必须坚持阵地不“丢”,特色不“减”。

2013年,平凉市总工会经多方筹资,投资50多万元,收回700多平方米的商务用房,进行改建装修,建成了西北地区首家“工”字号的文化博览中心,成为集创作、展览、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工会文化服务平台。同时组建了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8个职工文化协会,形成了以文化宫为主体、上下呼应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和人才网络,成为当地基层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热度:激活职工文化活动的“细胞”

走近平凉市工人文化宫,远远地就能感受到阵阵“火辣辣”的热浪,这里的器乐、美术、舞蹈、书法、合唱活动常年不歇,文化博览中心里的书画展、摄影展、读书会好戏连台。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激活职工文化活动的每一个‘细胞’,让文化宫‘活’起来、‘火’起来,成为全市职工文化活动的大客厅、大舞台。”文化宫负责人李建军说。

现在,以工人文化宫为阵地,平凉市的职工文化组织从8个发展到10个,每天都有超过千名职工群众在这里参加各种活动。

仅仅职工书法协会,就发展了400多名成员。每周二、五定期开展书画交流活动,职工络绎不绝,当地许多名家和青年新秀也成为这里的常客,与职工书法家们切磋交流。

职工文化博览中心承办的各种展览,从年初到年尾排得满满当当,同时,还为职工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吸引了南来北往的省内外知名书画家们在这里聚会交流,互赠书画作品。

温度:解决职工群众最忧心的事

在平凉,工人文化宫也是职工子女们最爱去的地方。

近年来,子女入托、课后辅导、假期照料成为许多职工的烦心事,子女去哪里、学什么让许多职工揪心。

工人文化宫添置设备,创办了500多平方米的职工子女公益托管中心,办起了有助于休息交流、健康学习的爱心托管班,组建职工书画、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工会文化服务志愿者,多层次全方位为职工子女服务。两年来为1700人(次)的职工子女提供了学前、假期和课余的托管服务,为380多户困难职工子女减免了托管费用。

职工徐惠平、闫文君等谈起子女托管后的变化如数家珍、心怀感恩,“把孩子交给托管班后,在工人文化宫的熏陶下,也培养了健康向上的文体爱好,还捧回了学校的各种奖状。”

气度:无限繁荣发展的职工文化

工人文化宫不仅是一方阵地,也是繁荣发展职工文化的大平台。

平凉市总工会不仅把有各种文化、艺术爱好的职工吸引到文化宫,还把职工中培养起来的文艺骨干、文化活动志愿者送进车间厂矿、田间地头。常年坚持“书画创作讲座”“艺术作品品赏交流会”“送文化写春联”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让广大职工群众在岗位、社区也能分享到“文化乐园”里的幸福滋味;常年组织职工文化志愿者们深入基层采访采风,用文字、歌声、舞姿、画笔、相机凝聚感动,创作出一大批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优秀作品。

市总工会把临街一楼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改造为职工图书室。每周一早上9:30,图书室管理员傅晓蕊都要在职工家园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每周精品图书推荐”。随后,阅读精品书籍的职工如期而至,喜欢阅读,崇尚文化成为当地职工的共同追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里职工线上读书朗诵会持续火热,让热爱读书的职工们尽情在网上读书交友,构筑了一道抗击疫情的“温暖防线”。

职工王俊龙、马骞等就是这里的常客,通过阅读精品好书,他们多次参加省、市读书朗诵会和干部职工演讲赛而获奖。

如今的平凉市工人文化宫,公益性和服务性更加鲜明,成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服务台”,展示职工文化的“显示屏”,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