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车间里的创效“点子王”
本报记者 杨明清 本报通讯员 夏丽萍
《工人日报》(2021年11月29日 05版)
“我父亲是学机械修理的,当时村里的机器都是他一手打理的,这门手艺让他在村里很受尊重。我从小就视父亲为楷模。”谈起自己干维修工作的初衷,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董立进说。
1984年,中专毕业的董立进来到浦林成山公司工作。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维修工,可他从入职那一刻起,就暗下决心:要在维修行业做出成绩。
白天,他是师傅的“小跟班”,仔细琢磨每个机器故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刨根问底;晚上,他借来相关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
在工作中,别人不愿干的难活累活,董立进都抢着干。随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不断积累,他的活儿干得越来越漂亮。
穿着灰色工装上衣、黑裤子和沾满油污的劳保鞋,董立进每天要巡检5个车间,日均行走两万步,在50摄氏度的车间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多年的淬炼打磨,让他练就了“听音辩症”的本领,能从机器运行的噪声、振动中查出“病灶”。
董立进十分重视增效降耗,是公司里公认的“点子王”。他先后牵头主导技术改造22场次,累计技改创效3000余万元。
2016年,他对打牌机送料方式进行发明改造,减少了钢带损坏,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他参与全钢硫化车间实施氮气改造,将原来的蒸汽循环管路改为氮气循环管路,年可节约蒸汽费用2000多万元;2018年,他为硫化机机械手增加自动安装控制装置,消除了安全隐患,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维修费用36.8万元;2019年,他对全钢硫化区域240台硫化机的倒吊桶式疏水阀进行升级,年可节约费用246余万元……
从业37年以来,董立进立足本职,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出彩,先后荣获荣成市首席技师、威海工匠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