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网约车运营 保障从业者权益
据11月30日新华社报道,针对部分网约车平台抽成高、随意调价诱使驾驶员超时劳动、疲劳驾驶等问题,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各地相关部门要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加强与经营服务所在地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协商,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在移动客户端和媒体上公开发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行业内从业者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职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从业者工作强度大、劳动用工关系认定难等权益保障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
必须正视的是,一些外卖、快递、网约车企业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有的甚至在行业内享有绝对话语权,这些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抽成高、劳动者被诱导超时劳动等问题,媒体对此多有报道。而相关从业者通常博弈能力弱,不懂也很难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先前,某头部网约车平台对有能力接单的司机派更多单,对高峰期出车少的司机则不派单,引发舆论热议。这种“能者多劳”的激励举措,固然有一定的正向意义,但其是否公平合理、是否会诱导司机超时劳动,值得商榷。
抽成高、随意调价等现象,不仅会打击相关从业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新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可能侵犯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比如,高抽成可能会造成服务价格“水涨船高”,最终还是让消费者埋单。如果司机的付出与回报难成正比,那么其劳动积极性、服务质量都有可能大打折扣,最终影响的还是乘客的出行体验。司机抢单、抢时等还可能给公共交通安全埋下隐患。随意调价、不公布收入分配规则等,一定程度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意见对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作出了应对。比如,提出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各地相关部门要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向驾驶员和乘客等相关方公告计价规则、收入分配规则,每次订单完成后,在驾驶员端应同时列明订单的乘客支付总金额、驾驶员劳动报酬,并显示乘客支付总金额减去驾驶员劳动报酬后与乘客支付总金额的比例(俗称“抽成”),保障驾驶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等等。比如,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障从业人员获得合理休息、改善从业环境和工作条件等。保障网约车司机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踏实上路”,也有利于保护广大乘客的权益和安全,有利于网约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样的规定有的放矢,切中痛点。要想切实保障网约车司机权益,就要对网约车企业“动刀”,为问题和乱象“开药方”。
期待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督促网约车企业落实好相关要求,进而实现网约车司机、平台企业以及乘客的多赢。如果落实得好,对其他平台企业和新业态从业者来说,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