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1月16日 星期一

让哲学以一种比较正确的方式传播出去

众声喧哗时,哲学开始走出象牙塔

本报记者 陈俊宇
《工人日报》(2022年01月16日 03版)

最近几年,哲学类的音频节目大量出现,之后还会转化成书出版,如2019年春季出版的《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2021年初出版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根据APP课程“西方现代思想40讲”扩展修订而成的。近日,他领衔多位哲学系教师主讲的《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也成书出版。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没有一家独大的声音。在思想市场,所有人都可以进去。学院派如果不发声,就会被大量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哲学产品’抢占”。做过音频课程“郁喆隽的复旦哲学课”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郁喆隽,经历了心路历程的转变,“可能有很多声音分贝更高、频谱更宽,但这并不妨碍学院派主动站到思想市场上。哪怕声音比较微弱,但能够与一两个听众聊上话也是不错的”。

“逆天改命”

2010年,莱比锡大学读完博士后的郁喆隽一直想“普及哲学”,“想为哲学这个非常冷门、偏僻、烧脑的学科稍微正一下名。因为自己读哲学有收获,就想‘己所欲而施于人’”。

在德国求学时,郁喆隽常会在通勤的路上碰到读哲学书籍的人。而在国内,“哲学”接触者不多。“我想填补这个专业学习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鸿沟”。但他后来改变了想法,“如果你对哲学没有兴趣,不接触也没有问题”。

然而,郁喆隽发现,当下的公共讨论,包括跟人的交往中,很多人会自我设限或自欺欺人——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梳理清楚。“这个时候,稍微读一点哲学,在逻辑上能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就不会自我挖坑”。于是,他决定在“哲学普及”上有所为。

开设了B站账号的复旦大学教授徐英瑾也做着相似的事,以视频面向年轻人普及哲学。“在日常讨论和文艺作品里是没有哲学的。有一种误解认为,就不应该和大众讲这么难懂的东西,应该把它关在象牙塔里面”。徐英瑾认为他们所进行的是“逆天改命”,“让哲学能以一种比较正确的方式传播”。

“条条大路通哲学”

什么是“正确的方式”?要通俗,还要准确。“不能把哲学当成一己之偏私所用”。

在今天,哲学往往陷入术语的圈套,在小圈子里。“哲学因而失去了和生活本身对话的能力”。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余明锋认为,作为哲学研究者,“说人话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徐英瑾曾出版《用得上的哲学课》,面向普通读者讨论哲学,他也认为哲学普及应该做到,“语言和例子的构造要接地气,考虑本土化的需要;大量的专业术语要尽量寻找在汉语里的通俗表达”。

“‘小确幸’有什么问题吗?”“人工智能为何无法取代人?”……《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中设置了终极追问、认识世界、何为幸福、反思现代生活等模块,每一节都用了一个关乎人们生活的的小问题。书里的每一章篇幅都很短,但“知识点照顾得非常到位”,把哲学史课程以结合的方式呈现给了大家。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余明锋评介称,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依旧谈到了那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一点不易。

这不是向碎片化屈服,“而是不能用科班教育的标准去规定大众化的阅读。我相信‘条条大路通哲学’,三到五页就是一课,能最多花个20分钟就读完。”郁喆隽说。

“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不久前,《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文刷屏,讲述的是一个在厦门务工的年轻人,通过自学翻译了海德格尔的研究著作《海德格尔导论》。但他有一种困惑,就是哲学对他有什么帮助呢?

在实用主义和功利思维里,每一门学科和技艺都免不了面对这样的质疑:“学这个有什么用?”哲学不能例外。

“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让痛苦不断的降低,因为我们对痛苦的意义不再有答案。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哲学有足够的理由回到生活本身,去真诚面对自己和这个时代每个人所处的意义困境。”余明锋如是表示。

徐英瑾认为哲学不会去讨论具体的经验问题,但它会做一种精神准备——当听到有人说“一战以后,二战多少年后会爆发”,你不会很惊讶,因为这已经存在于你的逻辑空间之中。哲学就是通过更理性的思维,培养我们对惊世骇俗观点的忍耐力。

很多人以为哲学能够解决人生的困惑。徐英瑾为此担忧,“有些哲学家的解答可能是美丽的毒蘑菇”。

希望哲学著作可以直接改变人生,这是过高的期许。郁喆隽认为,哲学本质上是一门“自助”学问。

“很多问题在我看来都属于‘一阶问题’,例如如何求职,如何赚钱等,这些问题专业人士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哲学在很多时候处理的是‘二阶问题’,比如何谓正义、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财富等,这些问题及回答其实就是在帮助一个人定义自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在郁喆隽看来,哲学家很难能给出答案,他仅是通过提问来“助产”。“如果一个人自己回避问题,不愿意直面人生,再多的哲学都帮不了他。很多人过不好一生,是因为从来不问‘二阶问题’”。

人心中敏感、纯真的部分,可能会被哲学给唤醒。这正是郁喆隽创作《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的另一个目的,“哲学会有陪伴和治愈的功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