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1月17日 星期一

筑路12载,罗峥鑫参建的铁路、公路里程数累计105公里——

大道通途向远方

本报记者 兰德华 本报通讯员 李维康
《工人日报》(2022年01月17日 05版)

2021年12月下旬,气温陡降。位于北京市西南郊的京雄高速(北京段)工程七工区项目部,项目经理罗峥鑫和工友们却有些兴奋。

完工在即,他们已在这里苦战数月,很多人和罗峥鑫一样,奔波于项目部和工地之间,还没去过市区。谈到完工后的心愿,大家愈加兴奋——

“我要去王府井逛街。”

“我想去三里屯。”

“来北京这么久,还没吃一顿北京烤鸭。”

……

此刻,平日里总是行色匆匆的罗峥鑫,终于缓了口气,眼神里充满温情:“等完工,我想带女儿去趟北京环球影城。”

决战京雄

房山区长阳镇,冰封的小清河畔,苍茫大地上一条灰色的钢筋水泥“长龙”依河道从西南向东北绵延而去。

寒风中,工人们在巨大的桥体上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随着最后一段防撞护栏浇筑完成,中国中铁五局承建的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七工区项目施工任务全部完成。罗峥鑫率领的团队,成为全线首家完成主体工程施工的单位。

这条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将把雄安新区同首都北京连接起来。全面建成通车后,两地可实现1小时通达。

罗峥鑫负责的七工区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施工情况极为复杂。一年间,罗峥鑫的发量减了不少。

每天早上7时,罗峥鑫都会准时出现在项目部会议室。他积极组织周交班会、专题会、方案研讨会……围绕安全、质量、工期等进行交底和交流,梳理出施工难题,当即确立解决方案。

同事们的印象中,罗峥鑫的双眼总是熬得红肿,而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从夜晚熬到了清晨。

每天,罗峥鑫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晚上和女儿视频时,常常被同事打进来的电话打断。

在罗峥鑫带领下,七工区蝉联项目公司劳动竞赛考核“四连冠”,安全生产264天,零事故,零环保投诉。

筑路12载

面对京雄高速这样的重大工程,虽是项目经理“首秀”,但罗峥鑫心里并不怵。12年练就的过硬业务本领,让他心里有底。

2009年,学习土木工程的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贵州黔东南榕江深山里参与修建贵广铁路,作为见习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扛着设备测隧道。

工地地处深山老林,到最近的镇也要半小时车程,他和同事们住在简易板房里,每个月才能洗一次澡,网络信号全都被大山阻隔了。

一年后,见习期满,同来的20多个人跑了一半多。但罗峥鑫,留了下来。

后来,他又先后参与安嵩地铁、西成铁路、大临铁路建设。大临铁路项目历时最长,5年间,在位于云南大理的崇山峻岭,他和同事们建了8座特大桥、4座大桥、3座中桥、2个隧道。

其间,罗峥鑫获得了“十二五”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的成果《高速铁路斜井下穿石油管道施工技术研究》让他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家在远方

对于罗峥鑫来说,家和家人,总是在远方。

罗峥鑫是湖南郴州人。他参与的最远的京雄项目,离家1600公里,最近的贵广铁路项目,离家也有1000公里。

2009年,罗峥鑫留在贵州项目工地过春节,那是他第一次不在家过年,不曾想,此后辗转于不同的项目建设工地,和家人聚少离多成了常态。

2021年夏天,父亲破天荒来北京看他。后来他才知道,来京前,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一度被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次,姐姐带父亲来北京是为了看病,也是想看看罗峥鑫……

2021年暑假,妻子带着女儿来北京陪他。罗峥鑫专门为孩子准备了一个蓝色的小枕头,女儿果然喜欢。假期结束后,每次视频通话,女儿总是问他:“那个蓝色小枕头还好吗?”罗峥鑫明白,女儿其实是在挂念他。

从贵广铁路,到京雄高速,一路建设,一路飞驰,不知不觉,人到中年。罗峥鑫常常回想起,刚入行时,在贵州深山扛着设备测量的时光。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一书的作者曾说过,“我希望将有生命的建筑送到社会面前”,这句话也成了罗峥鑫的座右铭。

截至目前,罗峥鑫参建的铁路、公路里程数累计有105公里。

不久后,他又将收拾行囊,奔赴下一个远方,去那些需要道路的地方——铺路、修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