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1月23日 星期一

温馨的暖炉

张燕峰
《工人日报》(2022年01月23日 03版)

隆冬季节,塞外总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不是稀罕事儿。为了取暖,家家户户都要生火炉。白居易有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可见火炉早已有之,但我美好记忆中的是大火炉。因了火炉,人们无惧严寒,而在从前的孩子们心中,“围炉”也有了关于冬天的美好记忆。

最早的火炉,大多是用泥做的。用胶泥盘一个中空的圆柱体,最顶部是一个铁炉盖,炉底用几根细铁棍按一定的间距焊接在一起,再用一截炉筒子接到火炕里。那时穷,大多数人家不敢任性买煤烧,用枯死的树根、树枝和牛粪做燃料是寻常的情形,也有用葵花和玉米秸秆做燃料的。不足是这些燃料燃烧的时间短,需要不断添加,才能保证炉火不灭。泥炉保温性强,只要烧热了,两三个小时家里都暖融融的。

后来人们富裕了,家家户户都换上了铁炉子。每当冬天临近,人们便雇了拖拉机去县城买煤。大同煤,好烧,释放的热量也多。火生着之后,一会儿工夫,煤就熊熊燃烧起来了,炉膛被烧得红彤彤的,映照在人脸上,人脸也红扑扑的。这时,寒冷逃之夭夭,屋里温暖如春,让人心生欢喜。

炉火正旺的时候,人们便架一口铁锅放在炉上炖菜煮饭。能干的女人把土豆、胡萝卜切成块,与猪肉、白菜、粉条放在一起,再加上各种作料,一股脑地都放在铁锅里。很快,这些食材就在锅里唱起了歌,咕嘟,咕嘟,伴随着缕缕白气,浓浓的肉香菜香,在空气中蔓延开了,早早候在旁边的孩子们,贪婪地翕动着小巧的鼻子,完全是陶醉的模样。大人们准备好碗筷,一家人围炉而坐,迎接吃饭那庄严时刻。

围坐火炉的日子是温暖安逸的,也是闲暇惬意的。只要有乡邻来访,男人们总会在火炉上温一壶老酒,再切一盘自家腌的酸白菜,或者吩咐老婆炒一碟花生米,啜一口酒,慢慢品咂。品的不仅是酒,也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聊聊一年的收成,谈谈儿女的读书情况和婚姻嫁娶,眼眸里流淌的是对生活热辣辣的希冀和憧憬。是呀,看一看炕头的老人和可爱的孩子,心中就有了希望,日子就有盼头,回头再看看相濡以沫满面风霜的老夫老妻,心中又生出来责任和柔情。

近些年,许多农人举家迁到了县城,住在楼房里,再也不用生炉子打炭了,火炉自然也弃之不用来,有的直接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有的在时光斑驳中锈蚀……

不知道那些离开土地离开村庄的人们,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是否会记起火炉,记起它带来的温暖和欢乐,记起一家人围炉而坐的一幕幕温馨画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