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策瞄准率、靶向命中难点,代表委员支招——
落实落细政策做好“就业答卷”
3月7日6时,河南南阳,李悦睡眼惺忪地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开始学习。5天后,她就要参加教师资格证的笔试考试。在此之前,她刚刚第二次考研失利。去年从一所西部211院校毕业后,李悦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全国两会上,李悦们的就业烦恼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对高校毕业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代表委员建议,相关政策一定要靶向命中难点问题,多方形成合力,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共同做好“就业答卷”。
“00后”加入就业大军
今年,首批“00后”本科毕业生正式加入求职大军。
“很多‘00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很多“00后”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发现,在就业市场上,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边是向专业技术人才抛出橄榄枝的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
“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没有恢复到疫情水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疫情对校园招聘也有影响。”不少受访代表委员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政策瞄准就业难点问题
这些年为解决就业问题,有关各方出台了鼓励创业就业等一揽子政策。代表委员认为,这些政策需要提升瞄准率,真正命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点问题。
今年,民盟中央提交的界别提案《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建议尽快制定“稳大学生就业三年行动规划”,使稳就业保民生的着力点落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同时,充分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进一步落实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施卫东委员特别留意到非本地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现实需求。“他们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急需政策支持与经济帮助,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引才、留才。”施卫东希望,各地在进一步加大就业奖励优惠政策的同时,做到“简、平、快”,把给予毕业生的实惠落地、落实、落细。
如何增强中小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乔旭委员提出,参照国家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计划方案,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大学生工程师计划”项目,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同时,提供配套与激励,由地方政府提供住房、津贴、培训等,鼓励企业给予“大学生工程师”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股权激励。
革新就业观,鼓励“梯度就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革新就业观很重要。
“做好职业规划,切勿‘躺平’,修炼内功,提升自我就业力,增强就业信心。”施卫东委员建议大学生找准职业定位,合理调整就业预期。
乔旭委员也建议大学生改变“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实现“梯度就业”,在意向岗位缺少的情况下,可以先选择扎根基层,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后期发展打牢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建议,一方面要拓展就业空间,推出更多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单位、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举措,另一方面,社会各方也要关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发展,适时调整用人思路。(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