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3月11日 星期一

外卖食品的卫生情况怎么样?全国人大代表“变身”外卖小哥——

事关“舌尖上的安全”,这份建议他“跑”了三个多月

本报记者 兰德华
《工人日报》(2022年03月11日 03版)

今年全国两会,来自辽宁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原四级军士长于峰“有备而来”。

2021年,退役后的于峰利用择业空档期,在大连旅顺全职做了3个多月的外卖小哥。

“我也常点外卖,孩子也吃,但外卖食品的卫生情况咋样,安不安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想写一份关于“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的建议。

当上外卖骑手之后,于峰有了接触各类商家后厨的机会。他发现一些商家后厨物品摆放凌乱,卫生条件也差,有厨师和其他制餐人员不戴口罩及准备食材时没按要求戴手套的现象。“还有部分商家使用过期食材、劣质速食料理包制作外卖。”

外卖食品遭遇“脏乱差”,该如何监管?

于峰发现,外卖行业存在一些“幽灵外卖”。这些商家没有营业执照,通过上传假证件,逃过了平台审核。有的在家中或租赁地进行制作。

在“从业”3个多月里,当地卫生部门进行过多次检查,但这些商家有自己的“对策”。有当天就关门停业的,也有让外卖员换至隐蔽的地方取餐的。

一边“工作”,一边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于峰发现外卖食品行业乱象成因复杂。

“虽然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存、流通、交易等全过程。但食品领域的新业态,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于峰认为,现行惩罚力度较小,没有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由于第三方外卖平台入驻低门槛和宽监管,导致一些不符合经营标准的外卖商家找到了生存空间。这需要构建起全覆盖的监管体系。”

于峰还发现,尽管第三方平台早前就提出开设商家后厨直播功能,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直播无信号、视频画面模糊、商家缺乏直播意识等原因,消费者仍无法正常查看后厨的真实情况。对此,他建议,建立完备的餐饮外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增加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提高监管意识,增强智慧化监管手段的运用。

“比如将‘明厨亮灶’视频对接到政府网络监管平台,通过自动抓拍和随机抽取监控画面的方式实现全天候监管,把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实现线上餐饮食品安全制作、打包、配送等全链条的‘可视化’,倒逼外卖商家自觉遵守操作规范。”于峰说。

2022年1月,几经修改,这份《关于改善外卖食品安全助力行业发展的建议》最终完成。以每天平均跑60多公里路来算,3个多月下来,于峰累计跑了有6000多公里。他说,这是一份“笨拙”的建议,是自己用脚跑出来的。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