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随笔】竞技的奇迹 人生的强者
图为3月8日,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冬季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组)比赛中,中国选手王跃获得铜牌,实现了中国视障运动员在残奥冬季两项中奖牌零的突破。本报记者 窦菲涛 摄
北京冬残奥会开赛以来,每一次现场观赛,每每让记者感动不已——赛场上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总有一种力量打动着人心。
高山滑雪项目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健全人来说,难度已经颇大,对于残疾人来说更是充满着挑战。20岁的张梦秋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项目上一举夺金,实现了中国队在这一项目上的新突破。张梦秋矫捷的身姿、完美的发挥,印刻在现场每一位观众的脑海里。
7日,北京冬残奥会云顶滑雪公园,3名中国选手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分获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冠亚季军。当三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雪地之时,中国残奥单板滑雪没有冬残奥会奖牌的历史,以这样一种令人激动人心的方式被改写。
这样的感动瞬间,在北京冬残奥会的各个赛场不断上演:坐姿滑雪运动员高速完成“刀锋之舞”,视障运动员通过声音进行冬季两项射击,残奥冰球运动员快速的辗转腾挪和高强度对抗……
他们不仅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都是巨大的鼓舞。
北京冬残奥会精彩竞技的背后,是残疾人运动员们不懈的坚持和辛勤的汗水。自强不息,突破自我,这不只是残奥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更是他们现实生活里的真实写照。在冬残奥赛场上,他们争金夺银,同场竞技;在生活中,他们直面挫折,创造奇迹。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在于,他们对于人生的乐观信念。在消沉和放弃还是进取和坚持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并且不再动摇。
残奥单板滑雪选手朱永钢告诉记者,身体残疾后曾无数次想到放弃,但通过练习滑雪,又逐步找到了自信和生活的乐趣。
“没有人会主动选择残疾,但不幸降临在身上,我只能不向命运屈服。”采访中,这位年轻小伙子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即使隔着口罩,也能通过他笑到微微眯起的眼睛,感受到他的那份乐观、自信和坚强。
自强不息,永不放弃,同样是张梦秋的性格特质。刚入滑雪队的张梦秋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当教练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大不了多花时间,我才不想放弃,我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站上大赛领奖台的目标。”
体育是残疾人康复身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残疾人参与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自2016年至今,我国已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随着更多冬残奥项目在全国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在冰雪运动中收获梦想,创造竞技奇迹。
“我们一定不要自我设限,要勇敢地走出来,大声说出‘我可以’。经过踏实的努力后,我们会有收获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中唯一的女队员于静这样对残疾人朋友吐露心声。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