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星期一

乡村振兴“小康经”,榆林这么念

本报记者 毛浓曦 本报通讯员 祝盼
《工人日报》(2022年03月17日 03版)

坐在自家小院,58岁的陈润琪一边用高粱秆扎扫帚,一边熟练地进行网络直播,在扫帚上用彩线编出精美图案后,转动着向直播间观众介绍寓意。依靠电商,他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

陈润琪是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陈家井沟村人。在当地,像他这样的电商人才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县将电商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培育,使从业人员从2016年的80人增加到如今的2000多人。依靠电商走上致富路,这是榆林念好乡村振兴“小康经”的缩影。

富农强民横山羊

“我之前因病致贫,后来在村里指导帮助下,盖起了标准化草棚,养了80多只陕北白绒山羊,再加上长城巡护员的工作,每年收入10多万元……”榆林市横山区马家梁村的马增治讲起了自己的致富故事。

横山区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交界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交汇,畜牧传统悠久,“横山羊肉”远近闻名。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我们横山人便想起了自己的‘横山羊’,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以及不断引种改良,最终培育出了享誉全国的‘陕北白绒山羊’。”马家梁村党支部书记杨培军自豪地说。

经过多年努力,马家梁村打造出了“横山区马家梁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园”,通过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特色产业”等发展模式,目前全村已建成养殖示范区3处,饲养陕北白绒山羊15000只,年出栏羊子5000只,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056元。

“我们不断延长羊产业链,实现了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目前,以‘横山羊肉’‘横山种羊’‘横山羊绒’三大品牌为引领,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已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横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玲说。

“山货”触网 “云端”生金

一边是农户忙着在地里挖红薯,一边是雇来的工人在院子里对红薯挑拣、装箱、打包,等待装车。这是榆林市清涧县店则沟镇的农家一幕。

“之前种红薯,靠三轮车去各集市摆摊卖,现在有了电商平台,足不出村,就把红薯卖了。”种植户徐怀说。

该镇的沙地红薯口感香甜软糯,通过电商平台,形成了自己的口碑和平台,未成熟前便已经与多家收购商签订认购协议。

这是清涧县自2018年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后,又一典型助农销售案例。在电商平台“塬上清涧”打造的县域公共品牌下,农户家的小杂粮、黑毛土猪、苹果等产品经质量标准化、包装统一化、品牌化后,很快销售一空,而且买了好价钱。

如今,当地形成了“政府+合作社+农户+基地+电商+发展订单农业”模式,打造出清涧特有的“西部粮仓”品牌。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粟如金、手艺人、塬上清涧、三人行等品牌也家喻户晓。政府还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

据统计,2018年至今,清涧县通过电商平台收购黑毛土猪、鲜枣、苹果、粉条等农特产品约1300多吨,涉及的农户和加工企业约2867户,农特产品迅速从滞销变畅销。

暖完“新窝”暖“心窝”

2021年末,白卫玲心里美滋滋的。这一年,除了社区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工资收入外,她还拿到了村里土地承包的分红。

白卫玲是清涧县解家沟镇郝村人,该村距县城50多公里,山大沟深。两年前,她还住在祖辈留下的土窑里,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那时候,去镇上赶集或者去县里,起早摸黑,面朝黄土背朝天,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能住进城里的楼房。”2019年,白卫玲和村民一起,搬进了清涧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幸福嘉苑小区。

“新房子是住上了,但离开土地,什么都靠买,钱从哪来?”大家不免喜中有忧。

搬迁后不久,通过招商引资、苏陕协作等,一些公司开始在小区招工,有的更是落户附近;政府又组织这些新居民参加电商、家政护理、食品和服装加工等技能培训。

经过努力,进城群众1~3人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4~6人户,至少有两人稳定就业;同时,陕果集团清涧公司、湖羊养殖场等9家企业每年提供资产收益分红269.25万元,1~3人户每户每年分红1800元,4~6人户每户每年分红2400元。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现阶段,我们已实现了小区组织、园区、学校、公园、医院、商店、公交‘七有’;下一步,将努力实现搬迁农民居民化、社区服务亲民化、居民办事便捷化,真正让群众‘暖完新窝暖心窝’。”清涧县秀延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白明亮告诉记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