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3月24日 星期一

【现场·我在我思】心灵“绿码”同样需要守护

罗筱晓
《工人日报》(2022年03月24日 05版)

3月22日,在上海市第13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一个不常见的面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

上海本轮疫情持续时间和波及面都超越了此前的散发疫情,不少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和冲击。对此,谢斌在心理调适方面给出了四点建议:有盼头、有放下、有自律、有念想。他认为,如果能做到了解疫情防控的各种要求、学会接受生活有所改变的现实,同时在饮食、作息乃至个人形象上保持自律,并且对未来怀有憧憬,普通市民就可以安然地度过这一段特殊时期。

这样的发言在网上很快有了反响。有人说,这是精神卫生专家在线教做“四有新人”,有人说听一场新闻发布会感觉到了不少禅味,还有人说这是给上海人做了一次心理按摩……

其实,在2020年初,因为一句请广大市民“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单位地点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谢斌,就被网友封为了“600号男神”。此番男神再出山,可见精神卫生工作在上海防疫中的一席之地。

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防疫大局,不少地方也在这么做。2021年8月,针对养老机构封闭管理的情况,江苏省发布了《养老机构应对新冠疫情心理健康指导问答》,列举了住养老人、机构管理人员、一线工作人员、老人家属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的心身反应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几天前,河北省廊坊市出现聚集性疫情,该市第一时间公布了心理援助热线……这些都说明,和手机里的绿码一样,心灵的“绿码”同样受到了重视,同样是疫情期间的健康标准之一。

如今,不断变化的疫情除了让感染者遭受病痛外,也让众多未中招的人长期处于紧张情绪中。当一次次好不容易回归常态的生活又被散发疫情打乱,人们心中难免会生出焦虑、无力、悲观、疲惫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引发行为上的改变——最近,身边不少朋友、同事都曾提起,大人小孩似乎都变得不愿出门了。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一直坚守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会承受多少压力、会滋生怎样的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2020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增加了25%以上。疫情还将持续多久,我们无法左右,但可以尽可能减小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现阶段,我国对新冠肺炎的防控、筛查、治疗都有了较成熟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疫情之下人们的心理干预力度,提高对“治未病”的重视程度非常必要。

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在展开生命救援的同时进行心理救援,在这方面我国已形成了较为标准化的流程。3月21日,MU5735航班坠毁后,首批赶赴现场的人员中就有数十位心理专家。湖北的首轮疫情得到控制后,最后撤走的是负责疫后康复和心理疏导的医护人员。直到现在,仍有市民在接受疫后综合征的心理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人们或多或少都可能受到疫情带来的心理伤害,而当代人大多容易忽视或羞于谈论心理健康。某种角度上,只有当人们坦然承认心里的脆弱或“不舒服”,并愿为之寻方吃药时,心理按摩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又是一个春天。我不禁想起诗人里尔克说过的话:好好忍耐,不要沮丧,如果春天要来,大地会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