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4.7万基层人才获评高级职称
本报讯 (记者康劲)“引进柽柳等沙生植物50余种,黄芪、黄芩等药用植物60余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交撰写的《一种黑枸杞育苗及造林方法》作为答辩代表作,是一份成熟的、可复制转化落地的研究报告……”近日,36岁的何彩通过特殊人才“绿色通道”破格晋升正高级工程师,这是评审专家组在她的职称答辩后给出的评价。
正高级工程师也被称为“教授级高工”。过去,作为一名从事防沙治沙工作的基层林业科技人员,不要说晋升正高级工程师,就是获得高级职称都很难。如今,得益于甘肃开展的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何彩的职称晋升之路有了满满的获得感。自2018年以来,通过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甘肃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截至2022年一季度,全省共有4.7万名基层人才和372名科技人才获得高级职称。
据悉,甘肃省人社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工作性质的人才,积极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先后出台了16个宏观指导政策,配套52个全省有效评价条件标准和10个基层有效评价条件标准。目前,全省共有26个职称系列,新增了人力资源培训、快递工程、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专业,建立国家标准、全省标准、全省基层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形成了“干什么评什么”的职称评价政策体系。
甘肃充分尊重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将工程技术人才分为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程技术应用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服务3类,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服务3类,分类设置评价标准。同时,对科技人才中的省内作出重大贡献人才,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全省新兴行业的奇才怪才、身怀绝技的人才,不受专业、学历、论文、台阶限制, 通过“一人一事、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开通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此外,甘肃率先在中小学教师、卫生系列取消了评审正高级职称须有1篇核心期刊论文的“门槛”条件,率先在卫生系列取消了评审高级职称须在低一级任职以来至少有1次年度考核优秀的限制性要求。很多在基层从事教育、医疗卫生、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等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高级职称评审通过后感慨:“如果没有人才评价的新政策,可能这辈子都圆不了高级职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