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一

【我在班组】能吃苦才能“行”

李洋/口述 郭修山 孟阳/整理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19日 08版)

刚到工区时,看到老师傅们抱着冲击镐捣固真是羡慕,偌大的机器在他们手里就像个小玩具!师傅却说线路工是“苦行僧”,一定要有吃苦精神。

刚开始时,我不理解师傅的话,等到上线作业后才真正懂得线路工的苦。

从凌晨5点到中午11点撤出线路,这段时间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抱着内燃冲击镐捣固,持续干3个小时才歇会儿。夏天最难熬,人不动弹都冒出一身汗,而冲击镐散发出的热量把大腿烤得通红,大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后背上的汗碱一层又一层。冬天穿着棉衣棉裤干活,衣服里面是夏天,衣服外面是冬天。

干了没多长时间,我就觉得干线路工太苦,又没前途,一心想离开这里,有时也会冲着绵延的铁道线狂吼几声。师傅看出了我的心思,“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能挺得住吗?”当时我犹豫了一下,答了一句:“差不多,能挺一阵。”

师傅是车间里的技术大拿,只要他趴在钢轨上瞧一眼,1毫米的高低误差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我也想成为大拿,但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没有行不行,只要肯努力,铁杵磨成针,关键看你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师傅的话掷地有声。

一次,师傅让我去整治一处线路病害。我自信满满地带上工具去了指定地点。因为没有提前调查工作量,也未认真分析病害成因,导致作业结束后误差值仍然偏大。面对师傅失望的眼神,我心中满是愧疚。

我下定决心埋头苦练。轨距精调、病害整治、更换钢轨等日常作业,每一项都需要精湛的业务。为提高锯轨速度,我利用业余时间苦练基本功,裤子就烧烂了四五条。一天天苦练换来的是锯轨时间从3分钟提高到1分钟。

后来,我从线路“小白”成为班长,再后来晋升为工长,在工区一干就是10年。

“一点不差,差一点都不行”,这是我对现场作业质量的要求。钢轨上哪怕只有1毫米的误差,都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为了达到规定值,哪怕0.1毫米的误差,我也要一遍一遍地进行精调。一遍一遍地看轨检车波形图,一次一次地精调作业,我把最小误差值定为零,作业难度增大,但工作质量上来了。

通过现场摸索,我还整理出“一定道、二测量、三复核”作业法。这套作业法不仅提高了精调准确率,还在整个车间推广使用。

我深知,吃得了苦,就能“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