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4月24日 星期一

青岛将“产改”纳入全市发展大局,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

【推进“产改”进行时·五年回眸】厚植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沃土

本报记者 杨明清 张嫱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24日 01版)

高速列车轮对轴箱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桥吊防风锚定系统和方法、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今年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动员大会上,青岛产业工人技术成果斩获多项大奖,获奖数量和奖金总额均位于山东省首位。“这些成果第一完成人均为一线产业工人,所有成果均经过生产验证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载誉归来,青岛市总工会“产改”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2017年,青岛被列为山东省首批“产改”试点城市,聚焦产业工人渴望社会认同、期待职业晋升、实现岗位价值等现实需求,先行先试,不断“破题”,通过顶层设计通盘布局、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全力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干事创业厚植沃土。

通盘布局破解难题

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名城、品牌之都……青岛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197万名产业工人一直是青岛发展的核心动力。

如何传承深植城市肌理的工匠精神,破解产业工人梯队建设等问题,成为“产改”破题的重点难点。青岛将“产改”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将改革工作纳入市委、市委深改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纳入全市发展重点内容。此外,还密集出台了《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技能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等40余条改革利好政策,形成了多方协同、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针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产业工人普遍存在身份认同感不强、缺少社会归属感等问题,青岛市总形成了“产改”工作机制,分别从思想政治引领、技能素质提升、权益维护保障等6方面,强化工会职能,延长“娘家人”服务手臂,为产业工人解除后顾之忧。

青岛还遴选了110家覆盖市直企业、中央、省驻青企业、非公企业等层面的企业进行改革试点,各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改革措施,为产业工人提供发展平台。

例如,青岛啤酒公司制定了“1-1234人才培养体系”“名师带高徒”“海豚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出全国、省市级劳模等荣誉获得者187人。非公上市企业特锐德公司,打造了包含工匠大师、首席工匠、金牌工匠、银牌工匠、铜牌工匠5个级别的工匠品牌队伍,先后选拔出49名“特锐德工匠”和1支“党员工匠先锋队”,每月享受奖金激励。

政策搭台助力人才成长

“一考定级别”一直是制约技术人才成长晋级的瓶颈问题。2020年3月,青岛出台《关于全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开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以海信集团为例,获批自主评价试点资格后,该集团组建了由56名骨干技能专家组成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委员会,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建立“能力+业绩+道德”多元化评价模式,开展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冰箱制造工、空调器制造工等13个工种的自主评价工作。

自动化设备管理员工高迎山获得海信集团颁发的电气设备安装工高级技师证书后,不仅月收入增加了3500元,企业评定的职称还得到社会认可。

该项政策实施以来,共有355家企业成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单位,3.15万名技能人才参与评价,推动了更多像高迎山这样的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青岛逐渐出现高层次工匠与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滞后等情况。为此,青岛出台“青岛大工匠”选树培育管理办法,每年在生产一线选树命名一批“青岛大工匠”“青岛工匠”,给予资金奖励,搭建保障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学习晋升机会。

聚焦产业工人渴望成才的共同诉求,青岛市总连续多年实施“职工千人学历教育”计划,累计为3000名职工提供学历晋升机会,投入1568万元为取得学历证书的2529名职工全额报销学费。搭建了“四位一体”职工赋能平台,累计开展各类赋能活动300余场,普惠服务职工群众逾50万人次。

创新创效激活一线活水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郭锐、周勇双双获聘高级工程师,成为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技师与工程师“双师制”改革的首批获聘者。“公司不仅推出‘双师制’,还设立‘杰出技能奖’,每年划拨300万元作为技能人员改善创新专项资金,让我们产业工人受尊重,也更有奔头。”郭锐说。

针对产业工人希望增加收入、期待晋级晋升等现实需求,青岛市总与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从人才引进培育、创新成果激励、保障服务等方面做出规划,包括鼓励企业开展“双师制”“双通道”等技能人才评聘体系建设。

为形成全员创新工作体系,青岛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激励企业、职工创新创效,同时积极推动各级工会将职工创新创效成果纳入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考评内容。企业创新创效氛围渐浓:青岛港集团连续20年开展技术工人考工晋级,培养复合型人才数量超2000人,获批国家专利293项、国际专利8项;即发集团每年用于创新创效的资金超百万元,通过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励等举措,有效激励了技术工人主动参与创新创效……

“产改”5年,青岛每年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3000余项,年均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多名。累计培育各级工匠5700多名,年均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产生直接效益10亿余元。预计到2022年底,青岛全市技能劳动人才总量将达到11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达到7万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