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4月26日 星期一

一直以来,如何处理好玉米秸秆是一件让农户头疼的事,但东北一家企业却将“招人烦”的秸秆化为“招财树”

“长”在玉米秸秆上的绿色公司

本报记者 彭冰 通讯员 苏志坚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26日 06版)

阅读提示

从秸秆收割到生猪养殖再到文农旅融合……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出发点,东北一家企业秉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

 

4月的东北,春耕正忙,种植户们抢抓农时,播下今年的希望。望着黑土地上播种玉米的繁忙景象,陈晓雨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秋收后秸秆遍地的金色画面。

“80后”陈晓雨,是吉林省明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对于这家企业来说,玉米秸秆可谓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一直以来,如何处理好田地里的玉米秸秆都是一件让农户头疼的事:倘若将秸秆堆放田间,妨碍来年耕种;露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这“招人烦”的秸秆,咋就成了陈晓雨的“招财树”?

当秸秆遇上科技“点金术”

明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镇全结村。公主岭是农业大市,有着“中国玉米之乡”的美誉。陈晓雨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生、长大。

1998年,在饲料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陈晓雨决定自主创业,他从一家小型饲料加工厂起步,渐渐把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陈晓雨开始把目光锁定在玉米秸秆上:“能不能变废为宝,把秸秆变成猪饲料呢?”

这是个大胆的设想。要知道,将秸秆作为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饲料虽不罕见,但因玉米秸秆表壳粗硬,适口性差,并不适合直接喂猪,因此利用率较低,秸秆资源浪费严重。

陈晓雨不信邪,他一次次前往长春、哈尔滨、北京等地向农业专家请教,寻找破题之道。

“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玉米秸秆蕴含4.7%粗蛋白、1.7%粗脂肪、28.3%粗纤维、50.3%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添加到猪饲料当中,原理上可行。”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姜海龙老师的一席话,坚定了陈晓雨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依托高校科研力量,经过反复试验,陈晓雨获得一项独家技术:秸秆糖化酶。该技术可以降解秸秆表皮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之变得柔软易消化,成为可口的猪饲料。

有了秸秆“点金术”,陈晓雨承包了二十家子镇50%的秸秆收割任务,覆盖土地面积近5000公顷。

“一公顷地政府补贴秸秆收割费用450元,秸秆还归企业,这样一来,公司基本就实现零成本了”, 陈晓雨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收回来的秸秆,我们一部分直接销往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的养牛企业,根据秸秆的干湿程度,每吨可卖600元~1200元不等;另一部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附加值,公司的加酶秸秆饲料最高能卖到1800元/吨。”

“吃草的猪”成高端品牌

走进明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栋白墙蓝顶的现代化养猪场静静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下。饲养员王立志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生猪养殖规模1万多头 通过在猪的日粮中加入30%~50%的秸秆饲料,养殖成本降低20%,平均一头猪节省成本400元。”

最近几年,“养猪难、难养猪”现象愈发突出,不少生猪养殖企业正面临饲料成本上升和猪价低迷的双重压力。

不过,采用秸秆饲料养猪不仅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可明显提升猪肉产品质量,这给了陈晓雨“逆境养猪”的底气。

据介绍,用加酶秸秆饲料喂大的猪,胆固醇含量较低,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肉质和口感独特。基于这些突出优势,2014年,明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了“吃草的猪”品牌。

“我们不仅自己养‘吃草的猪’,还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养殖。”陈晓雨告诉记者,对于签约的农户,生猪出栏时,企业以每斤高于市面3角钱的价格收购。

下午2点,记者走进公主岭市一家“吃草的猪”专卖店时,看到货架上猪肉已基本售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店内猪肉每斤约比普通猪肉贵5元,但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我们定位的就是高端人群,公司原先在长春开设了多家直营店,并与多家生鲜超市合作,近两年因疫情关系,企业打算重新布局,改为采用连锁加盟的模式。”陈晓雨说。

打造绿色闭环产业链

明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虽建有养猪场,却闻不到养猪场惯有的刺鼻味道,这主要是因为养猪场的不远处便建有沼气工程项目。

2019年末,明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000立方米沼气发电及生态有机肥项目竣工,生猪养殖基地的粪污被直接输送到沼气罐中进行密闭发酵处置,产生的沼气用于猪舍的取暖及企业发电自用;沼渣则被变成有机肥用于果蔬种植,既解决了养殖废弃物处理难题,又为公司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夯实了关键一环。

“这个沼气项目拟处理二十家子镇及周边200家养殖场(户)产生的粪污,年处理量可达到4.5万吨。利用生猪养殖废弃物与秸秆颗粒混合发酵,可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以此为基础,我们计划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进行绿色蔬菜的种植、销售,使更多农户直接受益。”陈晓雨说。

为发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公司又启动了“乡遇山间小院” 农业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占地(山林)21万平方米,涵盖“吃草的猪”散养基地、缤纷生态果园、绿色蔬菜种植、民宿等。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出发点,公司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从秸秆收割,到生猪养殖,到粪污处理,到绿色蔬菜种植,再到文农旅融合……可以说,从大地里的秸秆,一直到老百姓的餐桌,在我们这个链条上基本没有废物,最大程度实现了循环利用。”陈晓雨说。

浩荡春风拂过“乡遇山间小院”,拂开了漫山遍野的花朵。

“品‘吃草的猪’,尝新鲜山野菜、赏最美梨花……五一前后我们计划搞个山花节。”陈晓雨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企业面临一定的生存压力,但他坚信,只要企业秉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围绕绿色闭环产业链精耕细作,“明天”一定会更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