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
有了他们,健身更科学
在浙江省瑞安市虹北社区的健身空间中,居民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左二)指导下使用健身器材。本报记者 刘兵 摄
近日,2022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同时,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供给。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活动组织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在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开展过程中,充当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的维护者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突破270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了10万人。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常年活跃在基层社区一线,成为指导和带动群众健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健身,但很多市民并不懂得如何科学锻炼。”在北京市海淀区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陈胜坤告诉记者,他曾发现一些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选择长跑等剧烈运动。“比较剧烈的运动其实并不适合他们,但他们对此了解不多,认为只要锻炼就会对身体有好处。其实这往往适得其反,还可能发生危险。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提醒他们,为他们介绍科学的锻炼方法。”
近几年,在北京冬奥会的助推作用下,全民冰雪热逐渐兴起,大众对冰雪运动相关的技能指导需求越来越大。
“其实很多市民都对冬季项目很感兴趣。比如冰壶的规则是什么?很多朋友都希望了解清楚。”北京冬季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谢涛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开幕前,谢涛和同事们在北京多个社区进行了部分冬季项目的演示,为大家详细讲解规则,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冰雪运动。“只有了解项目规则,越来越多的人才有可能迈出接触冬季项目的第一步。”
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北京市冰雪运动科学健身指导讲师团培训相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余人。培训过后,这些指导员在北京市各个街道、乡镇进行了1300余场冰雪运动科普知识宣讲,极大地推动了冰雪运动知识的普及和冰雪项目的推广。
不仅是北京,全国其他省市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也纷纷发力。例如河南提出今年要组织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25期左右,完成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和继续培训1.2万人次以上,并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万人。到2025年,河南力争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提升到3‰以上。
更令健身爱好者们期待的是,此次举行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还提出“建立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将向省队运动员颁发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多种多样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对此,北京市昌平区龙腾苑小区居民褚振刚非常期待:“希望北京市队的乒乓球运动员能够进入社区。我们小区爱打乒乓球的人很多,希望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
在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数量偏少,分布不均衡的短板依然存在。这也是此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不少与会人员的共同感受。
“北京2000多万常住人口,也就5万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供需严重不匹配,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群体的存在。”谢涛认为,应该吸收更多人参与其中,同时还要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范围。
据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分三级、二级、一级和国家级四个级别。北京市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中的培训和晋级制度指导工作。为了提升指导员们的专业水平,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把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冬运中心等100多名愿意投身志愿服务的专家、学者和职业运动员都请来,组建了强大的培训师资库。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冯连世表示:“我们将着力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促使人们培养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断扩大体育锻炼人口,助力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目标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