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布评估报告称
全球灾害数量持续攀升
4月26日,联合国发布了《减少灾害风险全球评估报告》称,在过去 20 年间,每年都会发生 350 起至 500 起大中型灾害事件。预计到 2030 年,灾害事件的数量将达到每年 560 起,平均每天面临 1.5 起灾害。
这份新发布的报告警告说,人类活动和行为正在世界范围内导致灾害频发,致使数百万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各项社会和经济成果也将面临打击。
实际上,即使不计算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在已经过去的2021年,很多罕见的灾害也已经造成巨大损失。
去年2月,印度冰川断裂引发大规模洪水,破坏了当地居民房屋以及该地区水电站、桥梁、施工隧道、石油工地等设施,周边地区数千人被迫紧急撤离。
与此同时,美国遭遇极寒天气侵袭,多地气温创近年新低。罕见的冬季风暴引发了“得州危机”,路面结冰、道路被封,大批航班被取消,得克萨斯州超过400万人遭遇长时间停电,1400多万居民遭遇供水、供暖问题。
几个月后的2021年夏天,刚刚被冬季寒潮袭击的美国西部,又有90%以上地区处于历史性的高温干旱状态。加拿大也未幸免,利顿市的气温达到了49.6摄氏度,创下了该国有记录以来出现的最高温度。高温干旱导致美国、加拿大上千人死亡。
大西洋彼岸的西欧则在这个夏天遭遇了“千年一遇”的洪灾。7月,德国连降暴雨,淹没了德国西部和南部的城镇和村庄,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也受到影响。洪灾造成西欧上百人死亡,数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430亿美元。
菲律宾、美国等地在这一年还遭受了台风、飓风、龙卷风的重创。其中四级飓风“艾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950亿美元,是美国百年来最强飓风之一。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复盘2021年时表示,去年全球风暴、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造成损失高达2800亿美元。天灾造成的严重损失主要发生在美国,损失高达1450亿美元。欧洲也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540亿美元,其中仅德国就达400亿美元。
全球评估报告将这些灾害归咎于因“盲目乐观、估计不足和狂妄自大”导致的风险认知不足,在此基础上制订的政策和发展决策加剧了现有的环境脆弱性,使人类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报告承认,过去十年受灾影响和因灾死亡的人数已有所减少。但是,灾害的规模和强度却在不断上升。
此外,灾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其严重,这些国家平均每年因灾害损失的 GDP 达到1%,而在发达国家则为0.1%~0.3%。亚太地区承担的成本最高,平均每年因灾害损失的 GDP 达到 1.6%,而在发展中国家,最贫困人群受灾也最为严重。
报告指出,除了灾害的长期影响外,也缺乏保险来帮助受灾民众更好地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报告称,自1980年以来,只有40%的灾害相关损失受保,而发展中国家的保险覆盖率通常低于10%,有时接近于零。
面对灾害给人类带来的重创,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穆罕默德在发布这份报告时警告说,忽视我们面临的巨大风险,“正在让人类陷入自我毁灭的漩涡,我们必须将集体自满转变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