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红太阳照边疆 光东村披霞光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刚走近光东村,就听见有人兴高采烈地歌唱。这首反映吉林延边人民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的经典老歌,十分贴切地道出了当下光东村村民的心声。
近年来,当地各级政府全力完善发展举措,光东村迎巨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标杆村。
好大米卖上了好价钱
蔚蓝的天空下,光东村一望无际的稻田中涌动着勃勃生机。光东村好山好水好气候,孕育出十里飘香的稻米。
“7年前,村里的大米基本都是在本地销售,好大米一直卖不上好价钱。”作为海归返乡创业青年代表,正着力带领乡亲们走出一家一户小规模耕种方式的金君说,要种优质稻,打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说干就干。之后,村里多方考察,请农技专家提供科技支持,改良品种,让米粒变得更精更细。同时,乡亲们成立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帮助下,积极采用“稻田养蟹”“鸭稻共生”的绿色模式,使光东村变成全国有机大米种植科普示范基地,种出来的大米“重如砂、亮如玉、溢馨香”,村里的大米品牌“吗西达”随之越叫越响。
“‘吗西达’是朝鲜语音译词,意思是好吃、美味。”金君脸上笑容洋溢,“过去每公斤大米卖7元,如今能卖到15元,最贵的能卖到32元,好吃的大米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走出了国门,畅销海外市场。”
2018年起,光东村又开始创新实施“共享稻田”私人定制项目,即把稻田分割成块,一块100平方米,接受社会认领,每块地认领价格1000元,稻米成熟后,直接邮寄给认领人。
“两年间,我们成功推介共享稻田2.4万份,销售额2400万元,纯利润达到850万元,直接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光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玄杰对记者说。
好风光遇上了好契机
夏季满目葱茏、秋日遍染金黄的稻田,仿佛浓墨重彩的油画,加之充满朝鲜族风情的特色民居、歌舞服饰、饮食文化,为地处延吉至长白山黄金旅游线上的光东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
“光东村发展旅游迎来了新的契机,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村里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观大门,还有疗休养基地、边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娜告诉记者,公司整合村内闲置房屋,一期共建成60户不同主题风格的民宿,“一户一院、一屋一品”,现已成为网红民宿。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和旅游公司合作成立了舞蹈队,为游客表演朝鲜族歌舞。舞蹈队主力成员金贞淑说:“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能演100多场,演出一场每人能赚50元。我们朝鲜族人天生爱唱歌跳舞,现在一边玩一边就把钱挣了,别提多开心了!”
村民方顺烈把家里的闲置房屋租给了旅游公司办民宿,每到旅游旺季,他还会到观光稻田为游客开观光小火车,再加上村里分红和其他收益,一年收入不算少。
在全村人共同努力下,如今光东村已成为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风味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示范村、朝鲜族文化旅游第一村。
好日子更有着好奔头
站在光东村村口放眼望去,笔直的柏油村路干干净净,树成行、草青青、花娇艳,两侧民宅蓝白相间的墙上画着一幅幅生动墙画,村里还有改造后的标准化门球场,以及新建的老年活动中心、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处处赏心悦目。
“我们村试点进行厕改,目前不仅家家都用上了室内卫生间、水冲厕所,还安上了热水器。”聊起生活环境的改善,村民宋明玉感慨不已。
基于水稻种植加工业、乡村旅游业这两大金字招牌,几年来,光东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持续“双增收”,2021年村集体收入超过37万元,比2015年增长近6倍。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奔向致富路的光东村着力在“生态宜居”下功夫,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近年来,光东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修建水泥路4.7公里、田间机耕路4公里,铺设沥青及彩砖路4.9公里,建设木栈道1公里,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同时,村里还改造自来水管网4.7千米,铺设污水管道5500米,并新建两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所有农户24小时上下水使用通畅。
“现在村里又规划了稻田亲子乐园项目,预计7月份左右就能开业,而且村上还计划筹资建设国际大米交易中心、民俗旅游高端木屋……”玄杰说,对于未来的好生活,村民们都觉得充满奔头。
长白山下,海兰江畔,光东村逐梦的脚步一步更比一步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