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创新创效成果在国内海上油田实现全面应用
千余次固井作业练就驭泵本领
7月4日,南海西部东方海域“海洋石油944”钻井平台上,维修操作人员正在拆卸柱塞泵测量总管。
只见操作人员熟练地挥起榔头直接敲击焊接模块,短短8分钟就完成了拆卸任务。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因工具晃动导致榔头打偏砸伤人的风险,作业效率也提高了50%以上。
这一切都得益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全能固井操作手黄云瑞研发的“一种TPD600型柱塞泵测量总管拆装方法”。这只是他从业15年以来和团队一起完成的32项技术技改项目之一。
固井泵是一种标准的高压装备,其峰值压力能够达到1500个大气压,相当于人体血压的10000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黄云瑞就是那个灵活驾驭如此高压“猛兽”的驾驶员。
今年33岁的黄云瑞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研究院泵注装备技术所固井工技能工作室的骨干成员。2007年,他第一次登上钻井平台,师傅就交代他,固井泵一旦启动就不能停,如果操作错误,整口井都可能报废!
望着2米多高的设备,黄云瑞暗下决心,一定要驾驭这台“猛兽”。
2013年,黄云瑞自告奋勇参加中国海油职业技能大赛。面对来自系统内部众多驭泵高手和专家,尽管一趟操作下来行云流水,黄云瑞却只得了季军。
“我当时只会半圈卸螺母,但别人却能一口气卸下来。”那次失利不仅让他意识到熟练度的差距,更认识到技巧的重要性。于是,他钻进了堆满固井泵零件的库房里勤学苦练。一年后,黄云瑞熟练地掌握了整圈拆卸法,最多的时候一次性可以转12圈。此后的几年里,他不断提高技能的熟练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黄云瑞再度登上中国海油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成为少数几个成功启动固井泵的选手,并且用时最短,勇夺冠军。
工作15年来,让黄云瑞最难以忘怀的则是2014年赴印度尼西亚参与的那次高难度作业。
刚开始作业时,由于本土员工不熟练,混合出的水泥浆密度忽高忽低,现场监督对此极为不满。固井作业要求水泥浆密度必须均匀,一旦水泥密度差距较大,会造成井筒固井质量不佳。如果是高压井,会发生泄露井喷事故。黄云瑞见状立刻叫停并主动请缨,“我试一次,如果不行,我立刻走人”。
紧握操作杆,精神高度集中,黄云瑞用全身感官来感受这台“猛兽”的反馈,震动的幅度、水和水泥碰撞融合的声音。流速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高,但是实时监测的水泥浆密度读数却几乎没有浮动,作业圆满完成!现场响起一片热烈掌声。
截至目前,黄云瑞在国内外参与固井作业多达1000余次,练就了一身驭泵本领。
随着技能的日渐精进,黄云瑞意识到,要想让驭泵技术发挥出最大能量,必须发挥众人的力量。而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不够快也不够广,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2020年,中海油服固井工技能工作室成立。作为骨干,黄云瑞专攻固井装备升级改造和操作技能创新创效。短短两年时间,他和同事们携手推出10项创新创效成果,其中很多“五小”创新在国内海上油田实现了全面应用。
两年来,工作室通过对管线流程进行改造,实现了固井泵泵头的7个维修堵头免拆卸自动冲洗,节省清洗时效60%以上;为固井管线增设高压过滤器,全面提高水泥浆入井纯度,完全避免了管线堵塞而带来的高压爆裂风险。
为避免液硅在自动添加系统中沉淀,工作室还专门设计了带有气动搅拌器的液体添加剂罐,确保了液硅添加剂加量的准确,为液体自动添加系统在国内外作业任务中的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除了这些技改技革,黄云瑞还在自动混浆操作系统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混浆操作方法,被应用到我国首台最新一代全电驱固井泵的参数设定中,成为操作模板,真正实现固井工纯手动操作与智能化操作的联动与升华。
“虽然现在是智能化操作,但是手动操作的技法不能扔,这才是我们的看家本领。”黄云瑞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