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6人的女子巡护队,守护着大山里的野生动物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她们,让虎啸震天常在
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交界处有一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这个地处祖国边境的公园,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其中黑龙江片区占29%。
在这个没有围栏的公园里,自然栖息着珍贵的东北虎等野生动物。人类在这里的目的不是要管理它们,而是要提供“服务”:让野生东北虎等野生动物按照自然规律自由自在地存活。
2019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局成立了一支巡护队,主要负责巡护朝阳沟林场和石门子林场的山林,为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的生存保驾护航。
这些来自黑龙江省东宁市林草局的巡护队员们,都是女性。
林区子弟爱大山
因为常年在外行走,白雪的皮肤越来越黑。她父亲就是林区的职工,自从加入巡护队,她不仅更懂大山了,也更懂父辈到底在做什么了。
不仅是白雪,在2019年巡护队刚成立的时候,6名队员都是林区的子弟。她们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眼看着父辈们的工作从“砍木头”变为了“护森林”,她们自己也从小丫头成长为大森林的守护者。
“这是徐春梅,大梅子;周颖,性格非常开朗;这是‘张小黑’,我们这里最壮的……”80后的白雪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身边的姐妹。
“我是我们队里年龄最大的,1983年生人。”白雪介绍说,她们是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队伍。
这个年龄的女生应该是爱美的,但是在大森林里的她们美不起来。
考虑到防晒、防蚊虫、防毒蛇等需要,女子巡护队队员常年穿的都是耐磨的迷彩服和胶鞋,那些漂亮的衣服、裙子几乎都没有机会穿。
女子巡护队员邱时说:“我们守护着大山里的生命,要让野生动物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今后的孩子们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美丽世界。”
姐妹们大胆往前走
在深山里行走,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的是‘杨喇子’。”巡护队员徐春梅所说的“杨喇子”是东北方言,指的是那种夏天在植物上身上长满了刺、在枝叶上通过身体涌动往前爬的“毛毛虫”。
“杨喇子”虽然看起来吓人、让人反胃,但是伤害性还不算大。
这几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条完善、稳定的食物链在大森林里不断循环发展。因此,比“杨喇子”更加凶猛的野猪、黑熊等动物也频繁出现。
不仅是心理上的压力,体力上的考验也不小。朝阳沟林场占地两万公顷,上山巡护行走少则5公里,最多要12公里。
在大山里的行走和在平坦的马路上逛大街,有着天壤之别。
山地变化多,最陡峭的地方几乎直上直下,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若是夏天会稍微好一些,如果赶上了雨雪天气,蹚过过膝的积雪,淋着雨踩着一脚烂泥行走也是家常便饭。
“再热的天,我们也只能带一瓶水,渴的时候喝一口。”邱时解释说,在山里走的时间长,平时看起来很轻的东西都会成为一种负担。所以,只能带一瓶水。
“我们也有走不动的时候,有一次在山里走迷路了,在山里反复走,都走到怀疑自己了。”白雪说,最后就是咬着牙,按照之前培训的方法走到沟底,然后一步步往上找,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那次以后,大家都坚信:我们一定行。
人人都是多面手
为什么要在大山里成立女子巡护队?“女生心细,更容易发现一些隐蔽的问题,对于清除猎套和巡护工作更有利。”黑龙江省东宁市林草局朝阳沟林场副场长李刚所说的“猎套”,指的是盗猎分子购买或者用废旧钢丝绳拆解后制作的钢丝项圈。
“动物很单纯,一旦钻进这个套子里就一个劲儿地往前‘挣’,越‘挣’越紧,直到窒息而亡。”护林员张昕一边说一遍蹲在过膝深的草丛中把一个猎套清理出来。
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偷猎者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想保护好野生动物,除了胆子大、体力好,还需要不断地掌握各种新技能。
多年来,通过现场实践和各方面的培训,女子巡护队员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辨认动物的足迹等特征,熟练地布设远红外相机、GPS等仪器。
通过包括女子巡护队员在内的所有巡护员们的努力,2021年10月,经历5年试点之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已由2017年试点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50只和60只,监测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