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高科技也能做好技术活”,彝族小伙朱照福荣获“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
带动816名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创业明星”
近日,云南省昆明东川区拖布卡镇易地搬迁电子元件生产车间揭牌仪式正式启动,解决了当地低收入家庭群众120人就业难题。
这是云南楚雄州南华县村民朱照福继在楚雄州南华县、昭通市鲁甸县、东川区建厂后创办的第四家电子厂,截止到目前共帮助816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云南当地的“创业明星”。
只身一人闯深圳
今年36岁的朱照福出生在南华县一街乡六把姑村上松西里村民小组的一个贫困家庭。2002年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朱照福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
几经周折,朱照福在广东省广州市一家电子厂找到了一份变压器绕线、组装的工作。抱着学技术的态度,朱照福有不懂的就把产品带回宿舍钻研,用半个月基本掌握了产品装配要点。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他应聘上了规模更大的广东省深圳市和昇隆电子有限公司,迎来人生的一次大转折。
这位皮肤黝黑的彝族小伙骨子里透着一股不甘现状、不服输的狠劲。“不懂高科技也能做好技术活。”这是朱照福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工作没多久,公司来了一批日本订单,产品结构和常规不同,工人中没有人会做。喜欢挑战的朱照福通过查资料和多次尝试,找到了装配技巧。有了“独门”技术,当别人的工作量计时计算时,他成了第一个采用计件计算工资的工人。
朱照福头脑灵活、勤劳肯干、认真好学,逐渐得到老板、工友的认可。“2008年我在公司当上技术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拿到不错的薪水。”他说。
从带动老乡就业到自主创业
2007年楚雄州南华县委、县政府在积极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朱照福知道情况后,申请到一些用工岗位,回乡招人。从三五人到十几人,跟着他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
2010年,朱照福已经无偿帮助和动员南华县279名农民远赴深圳、广州等地的电子厂务工,很多家庭因此改变了贫困面貌。
朱照福回忆,有次带出去务工的一位老乡找到他哭着说,“深圳虽然钱好挣,但是家中母亲生重病,不得不回家伺候老人。”朱照福感同身受,“离家太远,家里有事压根无法照顾,远离家乡的无奈只有我们打工的人知道。”
已经了解技术并掌握行业要点的朱照福有了创业的想法。“与其让老乡们分散在各个大厂,不如让他们跟着我干。”朱照福说。
经过深思熟虑,他找来已成为技术骨干的20多名老乡商量回乡创业办厂,大家一拍即合。2010年,拿着几年打工赚来的钱,朱照福借设备、租厂房,带着20多名工人创业了,主要从事电子变压器生产、销售工作。
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朱照福回乡创业后,我们主动找到他,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扶持。”楚雄州南华县人社局副局长马兴菊表示,针对企业发展实际,南华县先后给予朱照福近30万元财政资金补助和创业贴息贷款,并牵线搭桥拓展用工模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免费开展技术提升培训,帮助其公司做强做大。
2017年,看到LED灯商机无限,朱照福想要再创办一家新公司,但此时资金流转出现困难,向银行贷款需要有人担保。在他犯难时,马兴菊以个人名义替他担保,解决了这次困难,“南华华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当地规模较大、为数不多的电子厂。
昆明东川区起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范顺丽,因为要照顾3岁的孩子没法外出打工。她来到朱照福2019年12月成立的昆明艾福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从事微型变压器制造,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
据公司用工信息资料,在南华县、鲁甸县、东川区三家公司的800多名工人中,其中400余名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月均2500元的工资计算,年均为816名工人带来2400多万元工资收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增收1100多万元,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近日,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组委会最终审议评定,朱照福荣获“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