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民歌接入年轻一代 不能只是“静待花开”
“许多人认为民歌距离自己十分遥远,这只是因为大家还没找到恰当的‘打开方式’,不知道通过什么路径去走进它、解读它、欣赏它。”著名歌唱家雷佳在日前召开的“《春天花会开》专题研讨会”上说。
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与生活相伴而行的民歌或者在城市中濒临消亡,难寻其踪,或者因为远离了原有的土壤而呈现出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雷佳感叹:“在城市中我们听不到劳动号子,在高楼林立间也难以去抒怀一首山歌,反而是市井小调和民谣成了都市人的‘新民歌’。”
民歌的两难
民歌如今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是民歌的歌曲目前在观众心目中渐渐趋于晚会化,唱法也比较单一;二是很多熟悉的经典民歌在流行时代里,在青年中淡化淡出了。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做民歌的推广和尝试,将民歌和青少年的距离拉近,使其以全新的方式理解民歌,理解传统文化。”正是有了这样的初心, 湖南卫视推出民歌综艺——《春天花会开》,制片人安德胜在研讨会上,回忆初心也复盘了整季的功过得失。
正如节目中一首叫《很久》的歌所吟唱的:“沿着故事我走到此刻,听着乐章萦绕我一生。旁人都看我平淡优雅地唱歌,真实地活着却低唱高和地波折。”这档看似小而美其实大矣哉的主流综艺节目,点燃了大家对民歌现状与未来的关注。
接入年轻一代的数据线
民歌是百姓的生活史和心灵史,承载祖先的记忆和族群的情感,与观众自然亲近,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当代青年视野开阔,对多元文化的汲取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正因如此,民歌更应成为青年一代和中华根脉相连的音乐载体。民歌如何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用时代的话语向年轻观众讲述民族文化故事,这档栏目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雷佳说,她很早感受到了民歌的生态和状况,并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做一点工作。“这档节目针对的主要是90后、00后的观众。努力通过内容设置找寻那条可以与他们产生共鸣,能将民歌、民族民间音乐接入他们生活的‘数据线’。”在雷佳看来,这次音乐之旅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成为这些歌者对民族文化的巡礼。
找到一个“解决方式
参赛歌手龚爽认为,当代民歌传承者要找到一个“解决方式”,让更多人更多群体去关注了解自己的根、自己的文化,让民歌变成年轻人、现代人表达自己的方式。
近年来,无论是电视平台,还是自媒体,民歌在大众的认知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断层审美,除了曝光度大大减少外,也与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情感需求的改变息息相关。田间地头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依然存在,但早已不是主流。更多的城市人整日面对的是狭小的格子间和几寸的手机屏。
“要以怎样的面貌和姿态去传播民歌,传承和创新能否兼容,能不能找到一座平衡的桥梁,用这个时代大众熟悉的表达方式去演绎民歌,甚至让它在更多的年轻人心目中共振呢?”龚爽认为,当下眼花缭乱的各种音乐类综艺节目大多是流行音乐的阵地,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档民歌综艺的出现,十分有价值。
《春天花会开》集结了各类型的年轻优秀选手,其中不乏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者、原创音乐人、跨界制作人、乐队、学院派歌手等,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选手,大家都在努力的用不同方式去表现民歌,哪怕是看来有些“冒险”的改编和尝试,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民歌更多的打开方式。往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也是增强自我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