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一

四川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川“跃”十年,动力澎湃

本报记者 李娜
《工人日报》(2022年08月03日 01版)

经济总量迈过三个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迈过四个万元台阶……川“跃”十年,动力澎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以创新培育动能,以协调增添后劲,以绿色夯实本底,以开放拓展空间,以共享释放红利,在不断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分立器件年会暨苏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成都高新区被授予“2022年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称号。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高新区16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实现产值1332.7亿元,同比增长11.5%,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居中西部第一位。

这是四川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产业优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体系不优、产业层次初级化低端化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四川重点部署“5+1”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推进为四川带来了强劲的人才动能。通过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该省撤销停办与产业匹配度不高、过时过剩专业409个,增设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紧缺专业831个,提升职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和吻合度。四川把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组织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形成了以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为龙头、以现代产业体系劳动竞赛为依托、以区域性劳动竞赛为支撑、点线面多维度呈现的立体竞赛格局。此外,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产业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企业人才薪酬激励、完善产业人才荣誉体系、建立健全支持保障机制等也逐步推进。

10年来,四川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动能实现了加快发展。2020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投入强度达到2.17%,比2012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五大现代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9408.5亿元提高到15428.2亿元,年均增长8%。

抢抓机遇提质赋能

截至今年6月底,152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实现开工,全年16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69.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8.3%……四川省发改委7月的最新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川渝两省市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强化项目协调调度和服务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四川将这一战略决策看作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

两年来,川渝合作的双手一再紧握,两地各部门、各市州区县、各领域共签署合作协议500多个,合作数量之多、层级之宽、密度之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最敏锐的感知者。双城经济圈建设至今,已有1.28万个市场主体在川渝两地异地兴办企业。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川作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新部署,同时确立“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即以做强成都“主干”,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2021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极核和主干从成都拓展至成都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元,占全省比重46.4%,对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经济总量千亿以上市州个数从2012年的8个增加到2021年的16个。2021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125个,比2012年增加46个,其中超1000亿元的县(市、区)由2012年的1个增至2021年的11个。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农忙时节,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金鑫洪红农资良种经营部负责人周小龙从成都大湾镇采购了120吨化肥,一部分用汽车拉回到县城,另一部分则通过火车中转。从摆货摊到拥有3间铺面、6名员工的公司,往返于攀枝花与普雄间的绿皮“慢火车”成就了周小龙和农户们的致富梦。在四川,越来越多的“周小龙”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好日子。

2012年底,四川有贫困县88个、贫困村1150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四川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一鼓作气,不胜不休。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聚焦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川西北高原地区;出台《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制定10个扶贫专项方案并每年出台实施方案,构筑起“3+10+N”的政策“四梁八柱”……最终,四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去年,全省优良天数率89.5%,森林覆盖率达40%,水质改善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免费提供793918人次的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四川重点突破民生难题,对准突出矛盾,亮出硬招实招,教育、医疗、居住、就业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领域,民生的堵点、痛点得以打通、治理,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

过去10年间,四川始终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