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一

10年来,云南依托区位优势高质量构筑开放新高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彩云之南谱出时代新篇

本报记者 黄榆 本报通讯员 张伟明
《工人日报》(2022年08月05日 01版)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陲,16个州市中有8个属于边疆州市,拥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

如今,云南已成为开放前沿。近10年来,云南着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多举措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云南全省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1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步跨千年”

盛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担当力卡山上的积雪消融,汇入碧绿如玉的独龙江。独龙江两岸,绿树成荫,掩映着一座既古朴又现代的小镇——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独龙族的聚居区。

从勉强温饱到家家户户有产业,从与世隔绝不通水电到“5G”+数字化小镇,近年来,独龙江乡不仅摆脱了贫困,更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现代化振兴发展。

“草果是‘金果果’。”40多岁的巴坡村独龙族汉子马仪龙说,“我家如今种了40多亩草果,去年一年纯收入9万多元。现在家家都有草果地,去年全村光草果年收入就达到640万元,户均收入2.5万元,收入最高的农户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不少村民都买了新车,添置了新家电。”

“目前,独龙江乡全乡的草果种植面积达到7万多亩。”独龙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木小龙介绍。去年全乡草果鲜果出产1500余吨,今年风调雨顺,草果鲜果有望超过2000吨。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格,户均草果收入将超过1.5万元。下一步,独龙江乡将进一步做好草果提质增效和草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草果附加值,以林业产业和旅游业带动草果产业进一步发展,在全州率先实现乡村振兴。

据介绍,云南通过开展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个特色县创建,推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产业基地建设,开展花卉、蔬菜两个国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努力推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形成了一批绿色食品拳头产品集群,绿色食品有效认证产品1746个。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农业产业强镇、“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原特色产业集群等,建成世界最大鲜切花产区,咖啡产量占全国98%以上,茶叶、天然橡胶、核桃、澳洲坚果、中药材等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如今,云南11个州市、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一步跨千年”。

打造开放新高地

“以前铁路到达昆明就是终点,现在昆明成了起点。”自2016年12月28日开站至今,昆明南站已成为集高铁、城际铁路及城市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特大型车站,始发的高铁动车通达全国20余个省区市的主要城市,旅客发送量从开通首日的4439人次增加到最高日的7.71万人次。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老铁路开通运营、RCEP生效,昆明从开放末端变为开放前沿,对外开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021年12月3日至今年7月26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20万人次,其中老挝段发送66万人次;累计发送货物580万吨,其中老挝段发送货物117万吨,中老两国间跨境货物达100万吨。

“早上在昆明吃碗米线,坐上中老铁路列车,中午就能在西双版纳品尝傣味了。”中老铁路旅客列车列车员依波逢的家乡在西双版纳。以前,她回家要坐一整天的汽车;现在,她从昆明乘火车回西双版纳只要3个多小时。在铁路的另一端,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结束了中国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便利了沿线群众的出行。

“真没想到,昆明会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 昆明市将以全面、整体、长期的方式,对磨憨镇全域的经济、社会、民生等事务进行托管的消息传出后,一些在昆兴业的浙江、广东等地客商尤感振奋,近期他们接待了来自老家的不少朋友。

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一个民营创新园区,最近新添不少“业主”,他们的目标是南亚东南亚大市场,因而把向南的根基扎在昆明托管磨憨镇。有关人士表示,昆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通道优势、开放优势和门户地位更加凸显,可有效解决昆明有产业、缺陆路口岸的问题,更好发挥昆明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龙头作用。通过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磨憨的口岸功能将进一步凸显,城市功能也将进一步完善。未来,磨憨镇将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口岸型城市,方便中老两国贸易往来、人文交流。

一江清水出云南

云南是避暑好地方,池水碧波荡漾,岸边水草丰茂、群鸟翔集。大理洱海拍日落、抚仙湖湿地公园观花鸟,云南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截至7月初,洱海生态廊道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600万人次,成功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理样本。”大理苍洱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缪瑞琪告诉记者,无人驾驶机车和智慧“碳中和”公厕等产品陆续投入生态廊道试使用,全力打造新型“智慧景区”。

大理洱海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湖”,是大理的一张亮丽名片。大理洱海生态廊道作为洱海保护治理的一个重要项目,涵盖了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和若干环境监测站点,涉及30公里污水管网的完善。

云南举全省之力打响“湖泊革命”,10年来共计投入1026.55亿元,推动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的重大转变。擦亮“高原明珠”,成效初显。与10年前相比,泸沽湖、抚仙湖水质持续向好,到2021年保持Ⅰ类,洱海水质由Ⅲ类好转为Ⅱ类,滇池草海、外海以及星云湖均实现脱劣,水质类别分别达Ⅲ类、Ⅴ类和Ⅴ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