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货丁班去年共计提出108项改善提案、5项攻关课题,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项,为公司节约成本近200万元
功不可没的金牌班组长
阅读提示
京唐公司运输部港口作业区散货丁班承担着海上原料接卸的重任,是公司原料保供的重要力量。去年班组创下优异业绩,班组长朱延龙功不可没。
在首钢京唐公司自有码头,活跃着这样一支“运输野战军”——京唐公司运输部港口作业区散货丁班。班组成员承担着海上原料接卸的重任,是公司原料保供的重要力量。去年,该班组共计提出108项改善提案、5项攻关课题,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项,为公司节约成本近200万元。这一切,班组带头人、公司2021年度金牌班组长朱延龙功不可没。
潜心学技能
2009年,朱延龙走出大学校门来到京唐公司,恰逢公司自有码头投产。
伴随第一艘煤炭船靠港,京唐公司迎来了海上原料接卸的新纪元。
“一艘装载1万吨的煤船,干了整整一星期。”提起刚开港的情景,朱延龙历历在目。
由于没有生产组织经验,设备还处在磨合期,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作业效率不高,船舶靠港滞期时常发生。船上大副毫不留情地说:“一群‘旱鸭子’学游泳,都是业余选手……”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朱延龙,面对生产组织经验的空白与设备安全运行的被动,他暗下决心要潜心研究工艺流程、加强现场科学管理。
“要干就干到最专业,别人行,咱凭啥干不了!”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倔劲,朱延龙开启了与潮汐为伴、没日没夜的“疯狂”学习模式。
凌晨三四点钟的船上,午饭后的候工室,休班宿舍的床前案头,总有朱延龙专注学习的身影。为了将书本知识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他常常休班期间跑到班上与船长、大副打成一片,以真诚服务、虚心学习的态度,向船方请教相关知识,共同研究卸船组织方案。
核载5万吨级水渣船“铭伟8”轮顺利靠泊,朱延龙迅速召集班组成员进行动员,提前与船方取得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组织方案,一场“正名”之战打响了。
最终不负众望,在历经52小时之后,朱延龙团队以超高效率完成收船任务。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得到了船方的好评:“京唐码头的小伙子们真是好样的……”
念好“设备经”
设备运行顺畅是保产的关键。在设备管理方面,朱延龙一直说自己是个“小学生”,经常向设备专业人员请教。同时,他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平日里爱钻研,爱琢磨,小创新小发明不断。
他常说,改善无需高大上,但一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锦囊”和“良方”。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海上原料接卸量水涨船高,新货种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现场接卸作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时间又浪费了”“效率提不上去”“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啊”,听着班组职工的牢骚,朱延龙内心也焦急万分。
卸船机为专用途港机,以高效著称,但由于同批次原料经常会集中到达,有限的设备资源会面临重组配置,专属吊具更换及船底清舱便成为制约作业效率的症结。
改进六瓣抓的课题必须提上日程了——朱延龙带着这样的想法,一头扎进了资料堆和模具里,脑海不停闪现六瓣抓吊装铲车的画面,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前后设计出十多种方案。
然而,起吊工具属于特殊设备,必须经过相关部门专业鉴定,符合行业标准之后才能上线运行。由于吊点受力缺乏理论支撑,核心步骤推进遇到技术瓶颈,朱延龙急得直上火。
“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干成事就需要更大的平台。”不服输的朱延龙主动请缨参加公司QTI(Quickly Total Improvement的简称,即:全员快速改善)培训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创新思路逐渐打开,技术瓶颈逐项得到突破。“新式六瓣抓”的研发成功,彻底改变了清舱临时更换吊具的被动,废钢清舱时间由4个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与此同时,朱延龙凭借自己的“特殊贡献”,被公司破格晋升为技师。公司港口领域第一名技师的诞生,打破了人才成长天花板。
带出“工匠群”
“延龙,你这队伍是怎么带的,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没有?”在班组建设经验推介会上,有位班组长问。
“干事成事没有什么捷径,要敢想敢问敢做,要敢于面对挫折与失败。”
“想学”“爱干”,朱延龙常用这两个词来要求班组成员,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练就一身“高、精、尖”的过硬本领。
朱延龙瞅准班组青年人多、积极性高的优势,聚焦中心工作设立“龙虎榜”,为青年职工提供展示的平台,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前行的路上离不开“家人”陪伴。在生活上,朱延龙时刻将“家人”的大事小情装在心里,把职工的难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谁家结婚、生孩子,总会看到他跑前跑后的身影;外地职工父母过来,他第一时间看望;谁家孩子生病了,他帮忙办理各项手续,让远离家乡的职工也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情。
班组的战斗力也在这点点滴滴的滋润中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