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内科虽然只有医护人员49名,年门诊量却达4万余人次
用精湛医术守护生命的团队
“虽然罹患癌症是人生的不幸,但能够遇到乳腺肿瘤内科这样优秀的医疗团队又是我们患者的福音。”
这份真挚的感谢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的患者。该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天津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该院乳腺肿瘤内科虽然只有医护人员49名,年门诊量却达4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8000余人次。
谈及25年的发展历程,科主任佟仲生教授说:“我们秉承着医院‘德高医粹,尚新至善’的宗旨,用创新带动科室发展,用科研驱动临床,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用精湛医术为她们留住健康和美丽。”
据介绍,早在20世纪90年代,乳腺肿瘤内科就设立了干细胞移植病房,在国内最早开展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还在内科中较早开展了“让癌症病人无痛”工作,对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控制居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我们将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升级为MTB模式(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即加入了分子生物学专家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开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诊疗新模式。”副主任医师郝春芳说,随着乳腺癌的诊治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很多患者会面临到基因检测的需求及结果的解读,以及如何指导临床实践。
近三年来,该科主持临床I期研究10余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佟仲生参与的“乳腺癌早诊早治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62岁的患者刘女士是辽宁省丹东市人,2020年患乳腺癌。在老家做了6次化疗和12次靶向治疗后,去年她慕名来天津求医。
治疗期间,副主任医师汪旭和董国雷在认真研究病理后,为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治疗方案。
“医生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状况,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总是笑着对我说,不用担心,有他们呢。”刘女士充满感激地说。
刘女士难以忘怀的还有护士长任海玲带领的护理团队。“不管什么时候护士们都是随叫随到,即使不是我的责任护士也从不推诿,帮我解决各种困难,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刘女士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该科十分重视培养青年骨干,定期委派医师们赴国外著名学府进修深造,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使科室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并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位置。
“兰花草”变成“花木兰”
“去到武汉,我发现原来像我这样平凡的人,也可以像伟大的科学家那样为国家做贡献,我这棵小小兰花草也变成花木兰那样的英雄保家卫国,我真的很自豪!”护士张兰在2020年支援湖北武汉抗疫工作后骄傲地说。
有一次,在接管病区中做完一轮治疗,张兰突然头晕目眩,胃里酸水往上涌,靠在墙边蜷缩着身体,强忍着……
病区护士长发现后,让她脱下防护服休息,她却说:“还有一个小时就要换班了,我能坚持,不然就要浪费一件防护服了。”
就这样,她站在通风口处吹了一会儿冷风,感觉好一些了,便又投入到工作中。
像这样的“花木兰”,在乳腺肿瘤内科还有很多。
今年年初,奥密克戎突袭天津,何丽宏医生不顾即将中考的女儿和因肠道疾病急需做手术的父亲,义无反顾地走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隔离病区。
进入隔离病区后,何丽宏为一名乳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还身着防护服全程陪伴该患者完成化疗药物输注。最长的一次进入隔离病区近6小时,患者化疗药物顺利输毕,防护服下的何丽宏早已汗如雨下。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白衣战士”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