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治沙狂人”张应龙:
治沙永远在路上
工人们对基地植被进行管护。
8月7日,张应龙的腰痛病又犯了,他一手扶腰向访客们介绍基地情况。
张应龙查看土壤情况。
8月7日,陕西榆林神木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植树现场,张应龙(右一)和工人们一起交谈。
神木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微生物实验室,张应龙(右一)和工作人员做实验。
进入秋季,雨水渐多,工人们抓紧时间植树。
8月7日,来自西安一所中学的学生正在基地参观。
“不好意思啊,你们大老远过来,让你们站着,我坐着。这几天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疼得难受。”8月7日,陕西榆林神木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动植物标本室,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坐在凳子上,用手扶着腰为大家做讲解。
今年虚岁60的张应龙被称为“治沙狂人”。20年前,他舍弃在北京外企做高管的工作,带着全部的积蓄只身来到沙漠治沙。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饱受风沙与水土侵蚀危害的重灾区。张应龙20年如一日坚守沙海不放弃,承包治理沙地42.8万亩,管护面积50万亩,使当地林草覆盖度从3%提高到65%。
当天有4拨客人到访基地,有外省过来学习的,有职校老师过来听课参观的,有中学生过来研学游的,有记者组团过来采访的,张应龙应接不暇,有些疲惫。
“我觉得现在工作的意义更大。我经常说造林容易管护难,三分造林七分管,毁林和破坏生态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人们的素质高了,以后就不叫三分造林了,而是九分造林一分管,那不就省事多了嘛。所以,我现在更多的工作是给大家科普,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这可比我植树造林意义大多了。”
相对于坐办公室,张应龙更喜欢漫步于绿色沙地中。
8月7日,时值农历立秋节气,中午时分,天降小雨,张应龙没有穿工人递上的雨衣,惬意地走在郁郁葱葱的沙地中。这时的他像换了个人,腰杆挺直,步伐轻快,愉快地和种树的工人们开着玩笑,时不时提醒他们种树的要领。他能熟练地说出身旁任一范围内树的年龄,就像对自家孩子那样亲切。
在榆林,治沙的劳模一代接一代,张应龙依靠科学造林,以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循环治沙之路。
与风沙战斗20年,张应龙的心态越来越平和。“沙尘暴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如果土地荒漠化、退化特别严重,它会加大沙尘暴的力度,所以我们并不是要把沙漠消灭掉,而是要把人为破坏的部分恢复起来。目前来说,沙子不流动了,土地沙化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它离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你问我得多少年,我说肯定一二百年是解决不了的,但是一二百年要形成一个自我循环,就是人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它能把植被维持下去,这才是我们追求治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