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一

【声音】那一声来自历史深处的呐喊

刘颖余
《工人日报》(2022年08月17日 08版)

“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先生的心愿已了。属于中国篮球的名人堂已经起航。中国体育之崛起,早已为世界瞩目,但他穿越历史时光的那一声呐喊,仍动人心魄,且时时让人警醒。

 

中国篮协要搞篮球名人堂,目前来看,决心很大,步伐很快。最新消息是正式成立了名人堂委员会,公布了首届入堂规模(25位名人堂成员与1个集体)。其中,15位中国篮球前辈以“特别致敬”方式直接入堂,“新中国篮球运动五十杰”被举荐为首届入堂集体。

诚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所言,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知道三件事:从哪里来,自己是谁,到哪里去。“我们做这件事,就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中国篮球名人堂要围绕‘从哪里来’这一核心展开”。

道理谁都懂,也不复杂,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嘛,但为数不少的球迷也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篮球有许多事情去做,诸如人才培养、俱乐部建设、裁判队伍建设等等,这些似乎都比搞名人堂更重要。

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名人堂的建立,需考虑中国篮球的现实情况。如果成立个CBA名人堂还能够选一选,但“中国篮球名人堂”,现役球员估计也只有易建联配得上这个荣誉。成立之初,可以让一些名宿撑撑场子,可一旦吃完老本,以现在中国篮球人才的青黄不接,恐怕就有些难以为继了。

球迷的想法非常朴素,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篮协下大决心做这件事,也是其来有自。几任篮协主席都有过创建中国篮球名人堂的提议、设想乃至探索,2007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便促成了线上中国篮球博物馆(CBM)的成立,并筹建线上中国篮球名人堂。

如今,姚明接过接力棒,让名人堂从线上变为线下,既是篮球文化的一种梳理和传承,也是对后来者的一种激励和指引,体现了篮球管理者的使命和担当。

有一句流行甚广的话,只有知道为什么出发,才能走得更远。倘若中国篮球名人堂能如姚明所言,“讲好中国篮球故事,树立中国篮球文化自信”,让年轻一代的篮球人,更好地重新出发,奋发图强,那就真的善莫大焉。

事实上,“建堂”之外,中国篮协还在谋划“修史”“建库”(中国篮球资料库)等。这一系列文化规划,也是中国篮球的基本建设和当务之急,我们当然要满怀期待并乐观其成。

更别忘了,中国篮球名人堂也是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名人堂,在挖掘传承弘扬中国篮球文化的同时,其对整个中国体育文化事业也具有探索和启发意义。

所以我们还是放下质疑,去拥抱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到来吧。

自然,中国篮球目前仍处于清晰的历史低谷。当此之时,我们固然需要知道“从哪里来”,更需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未来又向何处去。我们创建名人堂,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的荣耀,更要让今人看清中国篮球在世界上真正的位置。要对历史充满温情和敬意,更需多几分当下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在以“特别致敬”方式直接入堂的15位中国篮球前辈中,领衔的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这样的设计,合情合理,亦有特别的深意。

张伯苓先生身上的标签太多,故事也太长,最有名的自然当属他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而我在翻阅故纸堆时,印象最深的却是他曾奋笔疾书的四个大字:“急起直追”!这是他为1936年第11届奥运会报告书所写的题词,急切之心情力透纸背。事实上,早在1929年,他就恳切地说过:“我日夜所努力希望者:欲二三十年内之世界史中有一章曰‘新中国之觉悟与崛起’”。

如今,张伯苓先生的心愿已了。中国体育之崛起,早已为世界瞩目,但他穿越历史时光的那一声呐喊,仍动人心魄,且时时让人警醒。

属于中国篮球的名人堂已经起航,所有篮球人欢欣鼓舞之余,也请记住张伯苓先生这一声来自历史深处的呐喊:“急起直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