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9月25日 星期一

【艺评】用好“的地得” 大家都快乐

罗筱晓
《工人日报》(2022年09月25日 04版)

最近,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胡金牛的“自嘲式”简历走红网络。这其中有个有趣的细节:虽然胡教授研究的理论、开展的研究对大多数人来说犹如天书,但不少网友却从简历中挑出了教授的一个错误——在描述自己的某一研究方向“目前火得一塌糊涂”时,胡金牛写成了“目前火的一塌糊涂”。

无独有偶,不久前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引发关注的电影《妈妈!》近日上映。据部分观众反映,影片字幕里好几处该用“地”或“得”的地方都用成了“的”,让人瞬间出戏。

结构助词“的地得”错用不是偶发现象。只要稍加留意,在网络大V发布的文字动态中,在产品广告文案中,在影视剧字幕中,甚至在公开发表的报刊书籍中,都能发现各种“的地得”不分的例子。

就个人而言,作为中文系毕业生和文字工作者,每见到3个本该各司其职的助词被混用一次,我的心里就会不自主地感到膈应一次。好玩的是,因为“的地得”错用而有不适感的并不只是像我这样必须咬文嚼字的人。去年8月,一个名为“的地得警队”的小组在豆瓣网成立。小组成员自称“警员”,在生活中发现错用现象后组内发布并纠错,则被称为“出警”。截至目前,这一小组已有成员2.6万余人。

有人较真,就有人反对。在习惯并支持混用“的地得”的人看来,在社交对话和有上下文关联的语境中,用哪一个“de”并不会影响信息的传达和理解,秉承简洁的原则,何必非要分开使用?

这样的观点很像是在为偷懒和学艺不精找理由。不必从专业的角度掰扯语法知识,只要有义务教育学历再加上一点母语语感,绝大多数人都能体会到“艰难的决定”和“艰难地决定”强调和表达的语义并不相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网友甚至举例说,卖同样的西瓜,“甜得舍不得卖”和“甜的舍不得卖”的广告效果估计要相差好几倍。

“的地得警队”小组介绍的第一句话是“天下苦乱用的地得久已”。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的地得”都被用在正确的位置,但若是放任甚至鼓励它们随意被混用,除了造成信息被误读,也会对正在掌握中文的下一代造成不利影响。试想小学语文老师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教学生区分结构助词用法,转眼一部电影一本童书又把三个字混为一谈,孩子们想“走正道”都挺难。

如此下去,文字规范会受到伤害,中文独有的表达魅力也会受到伤害。

近年来常被错用的汉字并不只有“的地得”。有人“在”“再”通用,有人“做”“作”不分;范围再宽一些,各类网络用语的风行也引起过“不这样就不会说话”的讨论。尼采认为,我们的书写工具也参与了我们的思维过程。互联网时代,即时沟通让书写变得碎片化,碎片化的思维和错误的文字表达也被允许存在。我们当然不能再回到出门在外报平安也要仔细酝酿写封信的年代,但若是任何时候都把快速、简洁作为交流的最大追求,那么对文字的尊重将会一减再减。

到最后,不仅优秀的中文写作会变得稀少,作为中国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汉字的魅力,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话说回来,在表情符号都能成为“呈堂证供”的现在,谁又能保证“的地得”的使用不会影响到一起纠纷、一个案件的走向呢?

从这个最实用的角度看,用好“的地得”,大家都快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