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抓住“谁来帮”“如何帮”“帮到位”关键环节,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不断取得突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工会篇】创新举措蹚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新路子
阅读提示
采用“1+1”“1+N”“N+1”的模式明确“谁来帮”;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落实“如何帮”;打造一系列帮扶品牌力促“帮到位”……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推出一系列创新帮扶举措,使全区困难职工总数大幅下降。
近10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总工会通过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医疗互助、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帮扶措施,使全市困难职工数量由最初的近9000名下降到目前的245名。这是近日银川市职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宋炜提供给记者的数据。
这一数字上的变化见证了宁夏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创新困难职工帮扶举措,以责任感和爱心蹚出了一条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新路子。“谁来帮”“如何帮”“帮到位”3个环节的倾力打造,让宁夏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全区困难职工总数由2018年初的2.4万户下降到今年初的2560户。
在“谁来帮”上想办法
2018年初,面对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的期盼,自治区总工会提出“发挥工会优势、统筹社会资源、志愿结对帮扶、助力解困脱困”的工作思路,采取拉网式排查、大数据比对等形式核实相关信息,对困难职工致困原因进行精准分类和登记录入。
明确底数之后,自治区总工会对全区有条件、有资源、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慈善机构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根据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需求和类别,按照技能扶持、医疗帮扶、生活救助、教育资助、法律援助等要求,促成了全区217家单位与6532户深度困难职工结为帮扶对子。
同时,自治区总工会鼓励结对单位工会发动所属基层单位、党团组织、车间班组、志愿团队、职工个人,采用“1+1”“1+N”“N+1”的模式进行志愿结对认领,让结对帮扶主体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实现帮扶效果最大化。
有了确定的帮扶主体和救助对象,帮扶工作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2018年,银川市西夏区总工会干部路杰通过“1+N”模式与两名困难职工结为帮扶对子,几年间,先后解决了他们在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如何帮”上出实招
2018年,特困职工马萍成了吴忠市总工会的重点帮扶对象。除了每年不少于1万元的救助金,吴忠市总还为她提供各种生活上的帮扶,例如为她家里更换全新的炊具、为她和家人送去新衣等,经常上门慰问的工会干部还用各种方法帮她树立生活信心。2021年,马萍一家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今年5月,吴忠市总又帮她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如何帮”上,近年来,宁夏工会始终坚持根据致困原因制定个性化精准帮扶方案。在帮扶因下岗失业致困的职工时,宁夏各级工会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等服务的同时,注重激发困难职工自我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于因病致贫的帮扶对象,开展“爱心助疗”专项救助活动,提供“工会义工”“邻里守望”以及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因子女上学造成家庭负担过重的,联系企业为其子女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办理助学贷款、筹集应急钱款。此外,宁夏各级工会坚持帮扶责任人每月入户家访、建立定期公示帮扶动态等制度和措施。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还要把拔除致困根源作为帮扶目标,注重在精神帮扶和长效帮扶上下功夫。”自治区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说。
以“帮到位”论成效
一年前,顺利通过中考的贫困生郭子言曾经面临“读与不读”的两难选择。最终,在固原市总工会的资助下,郭子言放下思想包袱,走进教室。他说,是“工会班”给了自己“春天般的希望”。
2008年,宁夏首个“工会班”在固原市成立。肩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重任,“工会班”得以在宁夏全境快速推广,许多和郭子言一样的贫困家庭学子由此获得帮助。这一工会工作的创新之举也赢得了广泛赞誉。
找准发力点,才能获得帮扶的实际效果。多年来,宁夏各级工会紧盯不同层面、不同类别困难职工的脱困需求,形成了困难帮扶的一系列品牌。
自治区总工会不断完善“工会班”、金秋助学、医疗互助、常态化送温暖、“三个一”技能培训、临时救助等7大类帮扶品牌,逐步形成对整个困难职工群体“帮到位”的工作体系。
2018年,自治区总工会将“工会班”学生的资助标准由每年1800元提高到2600元,同时降低金秋助学的救助门槛,扩大职工医疗互助的覆盖面。常态化送温暖资金当年达到3600万元,拨付临时性救助资金119万元用来帮扶直接上门寻求救助的困难职工。
此外,自治区总工会对“三个一”技能培训严格验收评估,严肃督查考核,确保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基本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