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公司的操作师评聘改革与“新八级工”制度不谋而合,其核心是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新八级工”在企业①】“天花板”被打破之后
今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企业可向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向下补设学徒工,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
这项事关全国2亿技能劳动者的人才评价制度,旨在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提高其待遇水平,优化其成长环境,引导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目前,“新八级工”制度已推出半年有余,我们选取“新八级工”制度试点企业中的典型代表,探寻这一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在一线工人、企业、社会中产生的连锁效应,为提升工人岗位吸引力,重塑工人荣光寻找更多时代答案。即日起,本版推出“‘新八级工’在企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
近日,两位一线工人获评江苏省首批特级技师的消息,在这座位于古都南京、有着60余年历史的老钢厂——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犹如石子投湖,激荡起层层涟漪。
今年4月初,江苏省评选产生首批29位特级技师,南钢职工张红军、孙秀华位列其中。
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南钢公司内部创新搭建了一套操作师评聘体系,与当下被称为“新八级工”制度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革思路不谋而合,核心是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
透过“新八级工”制度改革,这家特大型钢企里的1万多名一线工人,看到了在技能之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美好未来。
“只要想走,前面一直有路”
职业“天花板”过低,导致很多一线工人早早就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今年42岁的张红军和51岁的孙秀华都曾为此困惑过。
2001年,张红军来到南钢成为一名转炉炼钢工,在日复一日紧张的炉前作业中,他练就了精准掌握出钢时间的“火眼金睛”,并在技能比武中脱颖而出。2010年,因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的出色表现,30岁的张红军破格获评高级技师。
也是在2010年,39岁的孙秀华顺利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成为高级技师。1996年进入南钢带钢厂工作的孙秀华,几乎干遍了厂里的各个主要岗位,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不仅3次在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还带出了一批年轻徒弟。
同时在“五级”职业技能等级体系里“登顶”,两人欣喜之余,也不免思索下一步,“距离退休还有很多年,以后的职业之路该如何走?”
“他是厂里技术最牛的工人,但工人的晋升通道太窄了,除非转管理岗位当领导,不然技能晋级已经没空间了。”同事张子琴也曾为孙秀华鸣不平,“像他这样一直在一线干,太吃亏。”
随着“新八级工”制度的落地,技能人才的成长“天花板”被打破,像张红军、孙秀华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不必转岗“挪位子”,踏踏实实在技术岗位上干,仍然有成长的空间和价值。
“两位技能大师评上特级后,我们都感觉更有奔头了。”95后转炉炼钢工范志远是张红军的徒弟,他坦言,师傅此前的职业困境也曾让他一度对走技能之路产生动摇。不过现在,还只是初级工的他内心充满动力,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在他的面前,有更高的技能成长阶梯等着他去攀登,“只要想走,前面一直有路”。
“新八级工”是复合型新工匠
在企业,工人变了,企业对工人的要求变了,对工人的评价和激励也应随之变革。
不止一位专家提到,“新八级工”制度的出台既体现了技能评价的时代进步,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技能人才要求的变化。
孙秀华的工种是工艺点检员,这曾是一个技术“吃重”、待遇“吃亏”的岗位。
“工艺点检员需要懂所有设备的装调运维,还要整天待在厂房里巡检,技能要求更高,工作时间也更长。”孙秀华坦言,“一开始我不愿意干这个活儿,这个岗位不直接搞生产,工资比一线操作工还要低一些。”不过为了生产大局,孙秀华还是扛下了这个重任。
为了解决技能水平与薪资待遇脱节的问题,不再让孙秀华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吃亏”,南钢探索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2016年,我被公司聘为高级操作师后,每月光津贴一项就有5000元。”孙秀华感叹,“技能价值终于体现在了工资条上。”
将工资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这也是“新八级工”制度改革的初衷之一。目前南钢正计划组织聘用特级技师,一旦被聘用,孙秀华的岗位津贴将达到每月8000元,待遇可以比肩企业管理层。
采访中,两位新晋特级技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对“老八级工”的崇拜。
2004年,张红军曾在转炉车间1号炉设备改造现场,目睹了一位“老八级工”如何指导大家完成了超大型设备的一次性整体吊装,他大受震撼。这也成了激励他攀登技能“金字塔”的动力——成为像“老八级工”那样的顶尖工匠。不过,他更加明白,眼下智能制造生产设备来了,想要成为“新八级工”,需要具有复合技能。
孙秀华也在努力向着“新八级工”的目标攀登。
7月1日起,南钢带钢厂的新厂房投入使用,一条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行,工人们坐在总控室里“遥控”生产设备。生产线系统集成、现场管理、智能设备装调运维……孙秀华感到,自己需要“上新”的技能还有许多。
工厂里掀起“考级热”
南钢副总裁、工会主席黄旭才告诉记者,2015年前后,钢铁全行业亏损,当时南钢的日子也不好过。随着行业复苏和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不断攀升,2021年,南钢实现利润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33%,这其中与工人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密不可分。
南钢人力资源部提供了一组数据:南钢现有5607人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初级工1621人,中级工1147人,高级工2240人,技师526人,高级技师71人,特级技师2人,持证人数占比过半。
“职工队伍的整体活力被激发,企业竞争力提升了,效益好了,也愿意和职工一起分享红利。”黄旭才介绍说,以往,职工取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一次性奖励标准为200元~1200元不等,今年全部提高至2000元,薪资级别也相应提档。
“特别是智能生产线投用后,明显感到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还是偏少。”黄旭才期待,在“新八级工”制度激励下,有更多高技能人才能攀上技能“金字塔”塔尖,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再上台阶。
今年,张红军经常在手机上看到关于“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消息。“不少人觉得在车间当工人苦脏累,其实在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人们的作业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发展机会、收入水平都很可观。”在张红军看来,对“当工人没前途”的刻板印象需要被刷新。
眼下,工厂里掀起“考级热”,范志远和身边的青年技工都在积极准备“技能考级”。对于张红军和孙秀华来说,他们除了继续向着首席技师的目标迈进,也要带领更多青年技工不断“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