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一

刘桂珍脚步不停,总是绕着山乡转

【二十大代表风采】追求“被需要”的幸福

本报记者 刘建林 本报通讯员 李彦斌
《工人日报》(2022年09月28日 03版)

15岁时,刘桂珍作为全村唯一的高中生,放弃了考大学的梦想,当起了“赤脚医生”;25岁时,在大山里行医的刘桂珍,因村小学缺教师“临时顶上”,一“代”就是29年;33岁时,刘桂珍扛起了更大的责任,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如今,山西代县段家湾的多数村民迁出了大山,但还有10多户人家故土难离。身为村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刘桂珍也没走:“乡亲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

“既然应承了,就要好好做”

1978年,县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给了段家湾村一个名额。对于翻几十里山路进城看病的村民而言,这是解决全村人看病难的一个好机会。

那年,15岁的刘桂珍已经报名参加高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她说:“村里就你一个高中生,你不去谁去?”

于是,刘桂珍放弃了大学梦,当起了“赤脚医生”。她勤奋好学,很快就学会了打针、输液、针灸……

“既然应承了,就要好好做。”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人找,她随叫随到。山间人烟稀少,白天都鲜见人影,夜里更让人害怕,刘桂珍却从及笄之年走到了花甲之年,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更让乡亲们称道的是,“桂珍给人看病,不管是本村外村,出诊费、注射费,她都不收钱。”

新农合刚开始实施时,有人觉得用不上,不愿缴费。一次,村民陈智良得了一场重病,住院花了3万多元,正愁没办法报销时,刘桂珍给他送来了报销手续。原来是刘桂珍垫钱代他办理了新农合,为他省了许多治疗费。

1988年,村小学的最后一名教师辞职,刘桂珍二话不说,“临时顶上”,除了英语,剩下的课都教。直到2017年,村小学合并到乡镇中心校,刘桂珍才卸下这份重责。她任教的29年里,段家湾没有一个学生辍学,还走出了多名大学生、高中生。

“大家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动力”

刘桂珍担任了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后来还兼任了村委会主任。

段家湾村位于恒山脚下,山大沟深,农作不兴。全村69户1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9户92人。如何真正把人心扶起来?刘桂珍到周边地区考察调研,了解市场信息,率先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滩地里种油松树苗,到第3年,3分地油松树苗卖了7.5万元。

随后,乡亲们都开始跟着发展育苗产业。刘桂珍当起了技术指导员,给村民传授育苗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全村育苗面积迅速发展到80多亩,每亩平均收入六七万元,最高的能达到10万多元。村民们的收入跳跃式增长,有20余户还在县城买了楼房。

后来,受苗木市场低迷的影响,乡亲们种下的油松树苗不好卖了。刘桂珍就请专家前来会诊,及时调整树苗品种结构,改用营养杯育苗技术培育大苗,成立了“代县刘桂珍种植苗木合作社”,发展了云杉、国槐、白皮松等多种树苗,带动周边村子壮大育苗产业。

2020年,段家湾村和王家会村合并,人多了,工作量也大了。办医保、找工作、防火防疫、搭桥修路……刘桂珍忙里忙外,哪副担子也没撂下,“大家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动力。”

这些年来,刘桂珍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她却把微信名改为“归零”。她说:“生活每天都需要归零,心灵更是如此。”

“可以为别人解决问题,就是最幸福的事”

在两山夹一河的峡谷地带,段家湾村临河而建。过去遇到山洪暴发,老百姓石头加土木结构的房子,不是被洪水冲出深坑,就是被山上的石头砸断房梁。每逢雨季,刘桂珍晚上根本不敢睡觉,常常打一把伞,在村前察看汛情。

刘桂珍的选择与坚守,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理解与支持。前几年,学医的大女儿杨君宇追随了母亲的脚步,回村帮乡亲们看病时同样不取分文,她说:“妈妈经常叮嘱我,一定要为大家办点实事,看见需要帮助的人能帮就帮。”

不能停,也停不下来的刘桂珍,迎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把根扎在人们心里。“可以为别人解决问题,就是最幸福的事。”她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