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自足”式劳动课,真想“来一打”
上千名师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种的,产出不仅自己够吃,还能为周围其他学校供应,同学们在自建动物园里学生物、在自有植物温室里上美术课……据人民网9月26日报道,近日云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学火了。自2008年建校后,学校就决定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三餐食材来源。到今年,他们已坚持了15年。
上述报道中的这所农村小学,建有近150亩劳动教育基地,里面养殖有多种家禽牲畜,种植着众多瓜果蔬菜,还设有农耕文化长廊、特种养殖区、科普园(玻璃温室)等。平时的管理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但在每班每周的两节劳动课上,学生会在专职劳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牲畜的养殖和田间劳作。进入三年级后,每个班都会分到一块责任田,学生们有充裕的空间与时间参与劳动,同时可以收获让人艳羡的劳动成果。对这样的学校,网友直呼“太酷了”。
自给自足的劳动教育基地是劳动教育的好课堂。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明德小学已进走在前列——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可感性、可学性、可用性的劳动课程,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自给自足的教育基地是培养良好品质的课堂。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不仅产出物质,也关乎人的智慧与快乐。据悉,除大米和调味料外,1000多名师生一日三餐所需食材,均来自这150亩的劳动教育基地,吃不完的肉菜还能拿去售卖,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反哺学校建设。孩子们采摘蔬菜、喂鸡养猪、投喂小动物时的满脸笑容,是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深刻诠释,吃着亲手培育的绿色瓜果蔬菜,劳动的价值与快乐已经播撒在幼小的心田。学生在亲近自然,开阔眼界、耕耘收获的同时,学会了怎样与小动物相处,懂得了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道理,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这对文化课的成绩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可谓收益颇多、快乐多多。
“没有亲吻过土地的孩子,童年是不完整的。劳动形成的优秀品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明德小学校长说的这番话受到网友们的高度认同。诚然,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所村小拥有的“优越条件”,但生活即教育,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安排科学、有效的劳动课程,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同样可以让学生从日常教学、生活中逐步体会到劳动的愉悦感、获得感,进而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