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10月08日 星期一

【民声】衣服得体与否取决于社会场景

肖哲
《工人日报》(2022年10月08日 03版)

在网上人称“阿爽”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冯竟爽,因为在铁人三项比赛中身着紧身运动服而遭到部分网友的批评,认为其“不得体”,“是去比美”。对此,运动员回应称所穿服装并非泳衣,而是铁人三项比赛专用的铁三服。对此,专业人士也表示,这样的着装符合规定。作为一个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这三项运动结合起来的体育运动项目,铁人三项十分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因此服装上也要轻巧紧身,尽可能减少摩擦。

近一时期,关于服装是否得体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诚然,不同人对服装有不同看法,同样一件衣服,在其设计符合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在不同人眼中,好看与否,适不适合自己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然的话,商场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琳琅满目的衣服呢?

但是,当讨论一件衣服是否得体,或者说,能不能被穿着时,需要意识到,服装是有社会性的。所谓服装的社会性,主要指服装的生产以及穿在人身上后,所产生的表征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换言之,服装穿着并不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而是社会生活问题,要以社会生活的角度,看待一件服装是否得体,是否符合公序良俗。

回到运动员服装上,在体育运动史上,女运动员服装一直是在变化的。女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00年的巴黎夏季奥运会,当时她们的服装是长袖长裙,而后,女运动员的服装逐渐轻巧便捷,到了今天,部分项目需要穿着紧身运动衣。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在体育比赛中,轻巧的运动服才能尽可能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或者说,当女运动员以“更高更快更强”的标准进行竞技时,其身着的轻巧运动服,就是一种进步,一种胜利。

换言之,衣服得体与否,取决于穿着时的社会场景,取决于如此穿着是否是为了有利于正常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游泳者在泳池中身着泳装就是得体的,但如果在餐会上穿着就不一定得体。在这一情况下,衣服得体与否不取决于泳装是什么样子的,而是穿着泳装的场景是什么。铁人三项同理。

这样的社会场景不局限于体育本身,也适用于其他情况。比如,在文化活动时,可能需要身着旧时服装或其他文化的服装,这些服装也许在有的场合不见得合适,但在文化活动中并非不得体,而是体现了其的社会作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