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场集体采访勾勒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剪影——
【二十大传真】闯出新路子 展现新作为
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青海、宁夏、新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金融系统、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从党的二十大开幕至今,二十大新闻中心共举办了5场集体采访,各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亮相。新闻发言人们结合实际,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每场集体采访,“发展”都是绕不开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更是热词。而观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融入各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这正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创新发展,引领动力之变
多位发言人在介绍各地情况时表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发展动能持续积蓄。
“陕西在强化创新驱动上下了很大气力,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超35%。”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代表介绍。
陕西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了34个重大科技项目,新建了105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去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达17.1%和13%。
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代表介绍,去年以来,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位战略”,打出了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组合拳”,推出50项改革,出台10个方面配套政策,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在广东,90%的研发机构、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经费投入、90%的专利申请量都源于企业,涌现了华为、比亚迪、格力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代表以数据说话,2017年,大湾区整个经济总量为10.2万亿元,2021年跃升至12.6万亿元。
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代表表示,随着海南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确定为四大主导产业,海南经济开始放大增量,其中增量的80%以上由包括高新技术在内的主导产业创造。
“我们扎实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代表介绍,该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加快建设数字辽宁、制造强省。今年上半年,辽宁建设项目的投资增幅达23.8%。
协调发展,激发结构之变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要发挥带头作用。”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代表表示,京津冀在规划、标准、政策、管理4个方面都要逐步实现统一。“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现在,北京要实现众乐乐。”
“‘川渝一家亲,携手向未来’,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被列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我们将跟重庆一起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代表说。
川渝两地除了区域联动走深走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外,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项目也加速开工建设。如今,川渝两地的老百姓办事很方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上海来说,就是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功能辐射。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代表表示,上海的发展不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域的发展所需,还要把上海的服务辐射更多城市、更大地区。
制造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代表介绍,江苏要打造一批集聚型“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夯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经济基础。
“目前长三角‘包邮区’亲如一家。”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代表表示,浙江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整个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创新区、数字长三角的发展方案,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的统一标准共享资源,都由浙江牵头。
“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的过程,最后成为‘正式生’。”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代表坦言,“安徽融入长三角得到的政策红利最多。”
绿色发展,撬动效能之变
一个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故事,向世界展现着美丽中国的魅力。
黄河流经山东628公里,在东营进入渤海。3年来,山东投入1300多亿元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确保黄河的安全和安澜。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代表表示,目前,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加到371种,增加了184种,相当于增了1倍,现在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显示了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方面的成效。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谈到西藏的生态保护,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庄严代表称,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全自治区5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零审批、零引进“三高”企业和项目。
“绿水青山正在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代表介绍,贵州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使得绿色经济的占比达到了45%,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12%。
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代表表示,山西把数字转型与产业转型摆上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把同步推进数字转型与产业转型“两个转型”,作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变“一煤独大”为“多业支撑”。
“过去谈到内蒙古,更多的是提到‘羊煤土气’,现在新能源已成为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代表介绍,下一步,内蒙古的新能源改革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要达到1.35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装机要超过火电的装机;到2030年,新能源的发电量要超过火电的发电量。
“中国版图上的一柄‘玉如意’,是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代表介绍甘肃时做了一个形象比喻。谈及祁连山的保护,她介绍,甘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修复祁连山生态,“确保老问题不反复、新问题不发生,确保祁连山生态保护成效得以持续巩固。”
开放发展,助推格局之变
在这5场集体采访中,不少省份还秀出“国际范儿”。
“近10年,来陕西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已经超过了10万人。”王晓代表这样介绍陕西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过程中,人文交流的成绩。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排名已进入全球前50位;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王晓代表说,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陕西的战略交汇已初步实现。
云南省委副书记石玉钢代表则用开通运营即将满一年的中老铁路发出邀约:“中老铁路沿线就是一道风景,欢迎大家坐上动车,到元阳看红河的哈尼梯田,到景迈山去品味曼妙普洱茶,到野象谷去偶遇亚洲象,享受诗和远方。”
提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罗蔺代表列出一组数字:截至今年8月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达6524列、运输32.8万标箱。重庆正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代表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19届,服务范围也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