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治湖新路径折射生态治理之变
据近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内蒙古乌梁素海一度因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引起全社会关注。为改变乌梁素海面貌,生态修复建设者从过去单纯的“治湖泊”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围绕流域内沙漠、矿山、林草、农田、湿地、湖水等生态要素开展治理,分时间、分步骤、分区域实施生态修复项目。这颗“塞外明珠”正逐渐恢复昔日光彩,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践行“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系统化、一体化新路径,折射生态修复治理理念之变。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在新的生态修复治理理念之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修复不只是针对单一要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着眼于整体生态的统一和谐。比如,乌梁素海的问题看似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不固沙、不遏制水土流失等,仅仅治水难以达到现在的生态修复治理效果。
此外,新理念以更大格局重新审视整个生态系统,注重不同要素、系统之间的协同,利和害不再是绝对的对立。比如,一些地方在建设防沙治沙示范区的进程中,注重培植新型沙产业,种植经济林、建设光伏产业园、升级沙漠生态旅游,把“沙害”变成“沙利”,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那种“出了问题再补救”的修复模式,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治理前置。比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治沙是“哪里有风沙就防哪里”,而如今是通过提高水的利用率来稳定沙区,让防治从被动变得更加主动。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关键是要破解“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的“九龙治水”问题。职能分工有条块边界,但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的规律,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各部门打破职能边界,形成合力十分必要。
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最大限度“攥紧拳头、打出力道”。从各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践来看,往往都是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共治。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科学性,加强整体规划,提升决策水平,合理编制实施方案。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要有全局观念,更要有专业人士的参与。
美好的生态环境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治理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一直寻求更科学、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治理之道。期待类似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的探索、实践,能给更多地方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