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现场】把作业人员当亲人
“安全是我们吊装作业的头等大事。吊装作业前,要设立吊装作业区域并拉上警戒线,安排专人监护并严格遵守起吊作业十不吊要求。”9月5日,在中国能建葛洲坝钟祥水泥公司安全宣教室,安全员杨兵向即将进行吊装作业的吊装司机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尽管这些人员都是老司机老面孔,可杨兵仍一脸严肃地强调。
“事故往往都是由小事引发的。”杨兵说,“虽然你们不是我的亲人,可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提醒你们,希望你们在作业时一定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负责再负责。”
长期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让杨兵养成了“黑脸包公”和“婆婆嘴”的双重性格。他知道,越是“老司机”越要多提醒、多念叨、多敲警钟。这些人最大的优点是经验丰富、应急处置能力强,但是如果管理不到位,优点就可能变成自以为是、满不在乎的缺点。
针对这类人员,杨兵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方法,即每次培训上岗作业前,他都要举行一场安全宣誓,签订安全承诺书。同时,写下家人的姓名,并留下主要联系人的电话号码。看似烦琐的做法,却效果显著。
“每当我写家人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时,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他们仿佛就站在身边看着我,在作业中便时时提醒自己,为了家人我必须安全作业,平安回家。”地面信号指挥员李师傅说。
“嘟嘟、嘟嘟……”听到口哨声,大家知道这是安全员杨兵来了,并且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大家不约而同地自我检查起来。
退役军人杨兵曾带过多年的新兵,对口哨特别“念旧情”。7月设备大修时,因为作业点多,噪音较大,有的作业点难以近距离观察,杨兵把口哨挂到脖子上,穿行在他的安全监管责任区预热器塔上,发现问题便吹响口哨提醒。
高100多米的预热器塔上有预热器内部的浇筑料更换和分解炉结皮清理两个检修点,都是受限空间,虽说内部有作业照明灯,可仍不如室外明亮,并且还是管内高空吊篮作业。为确保万无一失,在作业前统一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杨兵对年龄偏大、体型相对瘦弱的人员在连续作业时间上又提出特别要求。
“在施工安全防护上,我们实行三道安全保障,即作业人员落脚的吊篮用钢绳和大绳双重保险,每个作业人员身上另系一根安全带。”杨兵说,“大家都是跨省、跨市过来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发生什么事故,影响施工是小事,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上班后到生产现场转一圈检查一遍是杨兵多年养成的习惯。通过巡视观察、沟通交流、查看作业记录等方式,检查现场有无安全隐患、违章行为、机械异响等状况,并据此完善相应措施。
“安全工作是个良心活,只要我们把作业人员当作亲人,工作上自然就会更细心、更负责。”杨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