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图书馆开馆半年多来,探索打造一站式文化旅游休闲综合体,孵化文旅新产品
书店“牵手”旅游,打开山水“阅读”新空间
阅读提示
云南旅游图书馆探索打造集城市书房、在地文化和云南好物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文化旅游休闲综合体,成为云南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的孵化器。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云南旅游图书馆,见到20余名市民围坐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针一线扎结布料,体验扎染文化。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双创中心负责人万海波介绍,每周7天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在云南旅游图书馆举行,很多爱读书、爱旅游的人会来这里参加活动。
“我们计划在一年之内把旅游书店发展到100家。”今年7月,在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蒙睿介绍,将在总结云南旅游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推广旅游书店经营模式。
旅游是对山水的“阅读”
“实体书店很难生存,但一个进步的城市不能没有书店。”蒙睿说。
记者在云南旅游图书馆看到,140平方米里的空间有阅读区、书画区、儿童区、茶咖区等功能区,摆放有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等书籍,并展示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入滇项目研发的胶囊咖啡及滇越铁路文创商品、云南永生花等云南好物。
一家能够在市场上活下来的实体书店应该是什么样的?蒙睿告诉记者,旅游图书馆是为旅游书店做探索试验,好的旅游商品、生活周边都可以在旅游图书馆里展示,“书店成为周边好物的一个推荐场景。”
在蒙睿看来,每一次旅游就是对祖国山水的一次阅读、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一次阅读,“游阅山水,坐谈古今”是旅游图书馆的理念。以阅读体验为吸引,集合云南文化和旅游特色书籍,引导市民和游客参与阅读、享受阅读,提升人们的文化和旅游品位。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旅游与地理学院副院长李庆雷认为,赋予文化资源以休闲旅游功能,将文化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旅游接待领域,开辟了地方文化展示、宣传、推广的新窗口,建立了为游客提供文化服务的新阵地,为实现“知”“旅”合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对知识、学习、交流的需求。
在旅游图书馆体验当地文化
蒙睿有一个小目标,建100家、1000家旅游书店到社区,通过旅游书店去挖掘身边的文化故事,而云南旅游图书馆目前已经在整合周边的街道社区文化资源。
万海波告诉记者,云南旅游图书馆依托全国文明社区三合营社区,挖掘好人好事,周边还有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省美术馆和一些文保单位,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和街道、社区、旅行社整合相关资源编排出旅游线路。
7月31日,暑期三合营社区文旅一日游迎来了第一批游客,10余名小朋友和家长们到花灯剧院参观云南花灯传习馆,看非遗表演,做手工泥塑。“市民不一定都要去大景区,通过身边的微旅游也能够找到文化自信。”蒙睿说,基于社区的旅游图书馆或书店,能为社区文化点亮一盏灯。
如今游客们更愿意深度体验旅游地的文化,而不仅仅停留在看风景上,云南旅游图书馆每周举行的主题活动,满足了这种需求。“比如我们会邀请剪纸艺术家到旅游图书馆和大家互动,剪出云南的孔雀、大象、傣族人民的形象。”万海波说,当地优秀的人、有意思的东西也会在图书馆汇集、展示。
“未来的旅游图书馆或书店应该像星巴克、麦当劳一样,游客到旅游目的地、到景区就会去找它们。”蒙睿告诉记者,旅游图书馆、书店将会变成功能更多的游客集散中心和新型的文化空间。
文旅新产品的孵化器
开馆半年多来,云南旅游图书馆汇聚了一批热爱旅游的人,还接收了一批批新鲜有趣的文创产品。“云南旅游图书馆通过探索打造集城市书房、在地文化和云南好物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文化旅游休闲综合体,将成为云南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的孵化器。”蒙睿说。
借助云南旅游图书馆这个平台,企业家、导游、自由职业者、艺术家、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碰撞思想,为当地文化旅游提供新思路,探索新业态,孵化新产品。蒙睿告诉记者,在这个“旅游产业园区”,还能为文旅等服务行业的产业工人提供就业培训,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李庆雷表示,在云南旅游图书馆模式推广过程中,要警惕丧失主题特色,成为游客咨询中心,抑或是完全市场化,失去公共服务功能,成为商业化运营的旅游文创商品展销场所。
如何让云南旅游图书馆长期可持续发展?李庆雷建议,旅游图书馆应针对目标群体的阅读、休闲与交流需求,深挖在地文化资源,强化学习、体验和创意功能,创新文化展示、交流与传播的形式,营造“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新型文旅公共服务空间。
具体而言,立足图书收藏与阅读这一基本功能,倡导立体阅读、深度旅游,为开展研学旅行、创意旅游、旅行创作提供便利,搭建游客、景区、作者、出版社之间的交流平台;进行地方文化展演与推广活动,以小型摄影展、读书会、文化讲坛、非遗课堂等形式,推进在地文化的挖掘、研究、展示、保护与传承,提高所在地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孵化文化旅游创意空间,为创意型游客和数字游民构筑思想交流、激发灵感、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