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数据机构不能“挟数据以令企业”
据11月15日央广报道,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行业中的一些第三方数据机构出具的数据与被监测企业自身数据有较大出入,如果企业想调整,不得不选择与之商务合作。多年来,“第三方报告被操纵”一直困扰着互联网行业,甚至有人认为其是在“绑架”有关企业进而捞取好处。
在互联网行业中,第三方数据机构主要针对不同的企业、平台监测其相关应用或产品的日活量、月活量、传播效果等数据。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进而形成报告,应是第三方数据机构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其立身之本。然而现实中,部分第三方数据机构似乎掌握了一种“赚钱密码”——利用各种手段造假数据,迫使有关企业花钱修正数据、购买排名榜,甚至缴纳“保护费”。这样的行为显然偏离了正轨,甚至带有不少“威逼利诱”的色彩,久而久之,其不仅会失去可信度,而且可能彻底砸了自己的招牌。
数据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石油”,其重要性无需赘言。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均将数据视为一种“珍宝”,将其作为开拓市场、融资等决策的重要参考。因而,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对于相关领域的行业市场发展、政策制定、消费引导,以及很多企业制定发展策略、融资、市场营销、广告投放等规划而言,都意义重大。
不难想见,若第三方数据机构“身不正”,其结论便很有可能“跑偏”,如此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投资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且会影响有关行业企业的竞争发展,扰乱相关领域的秩序。这对数据咨询行业自身而言也是一种反噬。
某种角度上说,私心往往包藏着祸心——利用数据做商业经营牟取不当利益,甚至将数据当成要挟企业的工具,不仅不道德,甚至可能触犯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此,有关部门有必要给予更多重视,敦促其遵守行业规范,恪守法律底线,回归真实、中立的本位。
第三方数据机构应该是行业的观察者,其独立性、公正性等堪称其生命线,在涉及前途命运的问题上不断跑偏,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