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找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对于更多县级市来说,不论是“义乌模式”还是“晋江经验”,均具有可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但各地不能简单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建立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道路。
江苏昆山全力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持续打造产业链优势;浙江义乌在“买商品、卖商品”中快速发展成全球最大日用商品批发市场;福建晋江鞋服企业已不满足于营销和物流数字化,而是转向材料研发和智能制造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浙江慈溪形成智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轴承、智能装备、稀土磁性材料、医疗器械等六条高质量标志性产业链——《工人日报》11月14日至17日推出《探寻“县级大城市”产业发展密码》系列报道,探寻江苏昆山、浙江义乌、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四个“县级大城市”产业发展壮大的密码。
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座大城市,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为主,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福建晋江四个县级市也跻身大城市的队列中。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一些“不起眼”的县级市成长为大城市且能够与省会城市比肩,彰显了县域经济的巨大潜力,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城市发展路径的多元性,为其他县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人口规模等级是四个城市入选榜单的重要考量。数据显示,四个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均突破100万,超过许多地级市,其中江苏昆山常住人口达209.25万。人口规模与经济活跃度高度相关。人口之所以持续向这些县级市集聚,优越的自然环境、成熟的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及颇具吸引力的发展预期无疑都是重要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这些地方拥有发达且有特色的产业,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数据来看,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和福建晋江均位列2021年我国GDP十强县,江苏昆山更是位居2021年GDP十强县榜首。
有产业,就能聚集人口。与一线城市相比,不少县级市在经济规模及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倘若能找准自身定位,厘清当地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精准选择当地的主导产业,把握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点,一座小县城崛起、壮大的机遇始终存在。
事实上,入选榜单的四个县级大城市均具备显著而鲜明的城市标签,并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一些特色产业已成为地区经济支柱,影响力辐射海内外。
例如,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超210万种商品出口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晋江拥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年产16亿双运动休闲鞋;慈溪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获得“家电之都”“轴承王国”“轻纺基地”等美誉。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跻身大城市行列。对于更多县级市来说,不论是“义乌模式”还是“晋江经验”,均具有可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但各地不能简单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建立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道路。
在找准自身定位之后,产业导入切莫急功近利,只有稳步推进,才能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以义乌为例,从1982年建成仅有几百个摊位的露天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经历5代变迁、11次扩建,最终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一些县级市跃升为大城市后,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面临更高发展要求,这需要城市管理者多方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使“长大了”的县城拥有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