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放任美容仪屡变“毁容仪”
据11月21日《扬子晚报》报道,近日,“上万元美容仪致脸部凹陷”的话题引发关注。某网友表示,在使用一款面部美容仪后,脸部右侧出现明显凹陷且无法恢复,需要进行手术填充……一时间,网友的各种猜测和吐槽汹涌而来。专家提醒:家用美容仪难以把握使用度,还需理性选择。
近年来,美容仪市场越来越火爆。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另有报告显示,在对20岁~49岁女性互联网用户的抽样调研中,有59%的人表示至少使用过一种家用美容仪。然而,火爆的市场背后,因使用美容仪而造成水泡、伤疤、脸部凹陷等“毁容”的情况时有发生。
很大程度上,这是美容仪市场鱼目混珠、乱象丛生的结果。比如,某名噪一时的品牌美容仪,有家用版和医美版,价格从3680元到4万多元不等。因其受到追捧,大量山寨产品流入市场,消费者往往真假难辨。再如,今年7月,一款家用射频美容仪因存皮肤烫伤隐患,被国家市场监管局要求召回,涉及的美容仪多达18万台。这些都说明一些美容仪风险多多、隐患不少。
治理美容仪乱象,首先要明确标准,规范质量。美容仪有家用和医用之分,但在消费者心里,两者界线不清。并且,家用美容仪只是小家电分支下的皮肤毛发护理器具,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因此,家用美容仪的效果不要求临床验证。这样一来,一些商家不仅在宣传时神化家用美容仪,以“医用”的名义和价格销售,还会在家用和医用之间灵活游走,“适时”钻监管的空子。
其次,要加大相关治理、打击力度。“一次护理≈8张面膜”“14天淡纹紧致”等诱惑性极强的广告宣传语,让美容仪成为不少人心中可以“逆龄生长”的利器,对这当中的虚假宣传应坚决予以制止。同时,对以次充优、以假乱真、价格欺诈等做法,要有更具针对性的整治举措,提升打击的精确度与震慑力。
当然,消费者要做维护自身健康和权益的第一责任人,尽最大努力辨别真假美容仪产品、识破营销话术,少交、不交“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