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福建三明常口村“守住青山换金山”——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三无村”端起了“绿饭碗”

本报记者 陈曦 李润钊
《工人日报》(2022年11月26日 02版)

走进雨后的常口村,金溪含烟,远山如黛,满目苍翠。

沿着老村部往里100米,古朴典雅的“两山学堂”文旅康养基地即将竣工,对面是刚刚启动运营的“擂茶文化街”。继续向山脚下走,一大片葱郁的脐橙树挂满果实,又是一个丰收年。山林掩映下,占地10亩的研学基地果蔬大棚,迎来一批又一批好奇的小客人。

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村里这些年的变化。1993年,他第一次被选为村支书时,常口村可谓“三无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会亮的路灯。“村部穷得叮当响,买笔买纸都要向供销社赊账,更别提给村干部开工资了。”邓万富说。

窘迫之际,有企业开价20万元想砍老村部对面的自然林,是否“卖山”成为一个艰难抉择。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村民们抵住了诱惑,为子孙后代守住了这座青山。

25年过去,青山也给出了丰厚的回馈。

2019年,为了给脐橙种植基地选址,江西人徐良辉来到常口考察,发现这里再合适不过:“土壤有机质丰富,比平均值高出4倍,脐橙最怕黄龙病,大山就是天然屏障。”

按照每亩地600元/年的租金,徐良辉从村民手中流转了800亩土地。村民孙桂英家的5亩地也在其中,她算了一笔账:“以前地里种芋子,劳心劳力不说,行情差的时候只能卖到六七角一斤,刨去化肥、种子成本,每亩赚的不如现在多。”

今年,脐橙进入盛产期,邓万富告诉记者,算上地租和分红,企业共上交117万多元,村集体净增收60多万元。

好山好水不断引客来。从开发云衢山漂流、水上威尼斯等文旅项目,到打造皮划艇训练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再到与福建省旅游集团签署总投资6亿元的康养产业合作协议……这些年,常口村走上了一条“点绿成金”的小康路,村民的就业选择也越来越多:去脐橙园摘果,去生态餐厅做饭……钱袋子在家门口也能鼓起来。

在常口人的用心呵护下,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2.8%。去年5月18日,在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原来空气也能卖钱!”孙桂英领到了碳票变现后的150元分红。

“里面有茶叶、芝麻、陈皮……”来到村民邱彩立家,她端上了一碗地道的客家擂茶。邱彩立家的日子越发红火:开起了擂茶馆,往来游客络绎不绝;成为村里的“生态环保标兵户”;小儿子保送硕士研究生……

如今的常口村,民居错落有致,花草呼应水景,俨然一卷生动的山水画。去年,村集体收入达14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9万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48倍和12倍。“这一回,村部有余钱为村民谋福利。”邓万富如数家珍:柴改气、管网下地、道路黑化、给全村缴纳新农合保险、按月为老年人发补贴……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县里的“理论宣讲大篷车”走进常口村,村民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驻足聆听,孙桂英越听越振奋:“报告谈到的老有所养、两山论等,在我们村已经成为现实。”

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发扬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写好山水田文章?作为村里的当家人,邓万富最近一直在思忖,“过去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做好山的守护与更新、水的管护与开发、田的保护与利用,把生态饭碗越端越稳。”

站在新村部门口,他畅想着常口村的未来: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春季赏花、夏季捕鱼、秋季观色、冬季采果……身旁的石碑上,整齐镌刻着村规民约:“饮水思源,牢记嘱托……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